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有关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本文试图通过对沉默权的浅述,并联系我国具体的司法实际,阐述在我国设立沉默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沉默权 ,是指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 ,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 ,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它起源于英国 ,后逐渐被世界多数国家和许多国际性法律文件所接受。其道德基础在于沉默权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以及应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平等的社会主体来对待。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有四 :一是有助于抑制并消除警察暴力 ;二是可以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量 ;三是它加强了控诉方的举证责任 ;四是它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涉及问题复杂,其形成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与制度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英美沉默权规则界定不清会导致认识的不足。当前理论界对沉默权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沉默权是针对讯问采取拒绝回答的方式而享有对抗讯问的特殊权利。在沉默权语境中,沉默的自由与沉默的权利不分,沉默权的立法概念、性质、意义特殊,权利的正当性亦显特殊。其不科学之处在于缺乏立法与实践的来源依据,因之沉默权制度不应设立。  相似文献   

5.
叶亿培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4):54-56,71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在中国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其争议为"肯定说"、"否定说"、"折衷说"。结合国际环境与本土国情,我们认为采取"折衷说"可以促进侦查程序的公正和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6.
论沉默权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警方讯问时保持沉默不语的权利。沉默权有利于保护人权,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然从各方面情况看,我国目前尚不具备立即引入沉默权的条件,但从现在开始我国就应该着手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引入沉默权以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和询问可以拒绝回答的权利,是国际司法准则中最低限度权利保障之一,但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仍没有明确沉默权.然而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分析,沉默权终将根植在中国法律地土壤之上.笔者从沉默权的含义出发,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是犯罪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抿绝回答的权利,它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但中国立法并未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随着中国刑事诉讼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我国能否确立沉默权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林国强 《文教资料》2005,(30):182-183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将作为呈堂证供”,这也许就是我们对沉默权最直观的认识。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也引发了沉默权的争论。笔者通过对沉默权的简要介绍,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从而就我国移植沉默权制度问题略述己见。一、沉默权内涵的理解沉默权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特权,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①。指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享有的可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非自证其罪的权利②。关于沉默权的含义,美国学者Christopher Os-askwe的解释最具代表性,认为沉默权实质上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两项…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是当代西方法治国家的一种重要建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从历史和辨证的观点看,我国目前已基本具备实施沉默权立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定为实施沉默权奠定了基础,对于沉默权立法应予以限制,要建立配套法律制度和实施规范。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试图对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这一原则在有罪无罪的落脚点、沉默权、疑罪从无的规定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刑事诉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诉讼权利。这种诉讼权利从十七世纪产生至今 ,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刑事程序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实施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今天 ,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确立沉默权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是具有可行性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此发表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消极的沉默权时期、积极的沉默权时期、受限制的沉默权时期、沉默权保障的国际化时期.沉默权的确立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和司法公正、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严禁刑讯逼供、尊重人性、履行国际法义务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应该全面把握沉默权的内涵,建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质证制度在立法规定、操作规程、实施保障等方面存在缺陷,致使质证权落空。应在我国宪法中增设质证权条款并完善相关刑事诉讼配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问题,保障刑事被告人质证权的突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