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认为语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读”会“写”,二间“写”更为重要。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为读是“感知”,是“理解”,而写才是“提高”,才是“创造”。所以“读”的教学是基础,“写”的教学是“巩固”,是“深化”,它们在教学中是相辅而行的。在施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2.
“中庸”、“中和”,皆为儒家思想精髓,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和追求。“中庸”由孔子首倡,但孔子并未就此进行阐释。历代都有关于这两者的不同阐释,“中和”为“人道”,“中庸”为“天道”,两者共同组成了“道”。“中庸”之“中”为“中和”之意,是将“人道”推及到万物,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教师的“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在时代中延展,是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的统一。从历史来看,从教者和为人师者的专门称谓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称孔子为“夫子”,称荀子为“老师”,教导国君或储君的人可被称为“师”“傅”“保”。可见,“教师”并不是一个天然的称谓,“教”和“师”二者的结合是历史产物。首先,“教”与“师”各有侧重。《说文解字》中“教”的解析是“上所施,下所效也”,是一个政教意义上的“以上率下”;“师”在荀子的理论体系中,是人之“化性起伪”的关键角色,“今之人性恶,必待师法然后正”。所以,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引探教学法则体现出该过程的主题是沟通与合作,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何小玲 《辅导员》2014,(4):62-62
“读写联动”是一种新兴的课型,“读写联动”即读中悟写,写中促读。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促进和终极目标。“读写联动”是生成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读”和“写”的问题,让“读写联动”切实地成为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呢?在进行了一学期的主题阅读实验教学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准以下几个抓点。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班级管理中重视“导”和“放”,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   “导”,就是引导。“放”,就是放开。“导”是为了“放”,但“放”中必须有“导”。“导”、“放”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怎样做到“导”“放”结合呢 ?  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儿童、少年,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班主任老师“导”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吃穿住行、为人处事、思品行为、遵纪守法、学习目的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整个班级工作安排、部署、发展,都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就是要“导”。“导”,是引导,不是严管。班主任老…  相似文献   

8.
王诚远 《现代语文》2006,(3):121-121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把“贸然”误写为“冒然”的情况。有人纳闷:“贸然”是“轻率地,不加考虑地”的意思;“贸”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交易、贸易”之义;为什么不写作“冒失”的“冒”,却偏偏写作“贸易”的“贸”呢?按理说,汉字是形义的结合体,是“最讲道理”的,在这里怎么就“无理”了呢?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研究中,大多数人认为“中庸”即阶级调和,是折衷主义,这是对“中庸”内涵的歪曲。本文将就孔子的一些言论和实践,对“中庸”的哲学内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有两个“弄不好”。“弄不好1”是词组,是自由组合,表示“搞得不好,干得不好”。“弄不好2”是词,是固定组合,表示“说不定,有可能”。后者是前者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虚化而形成的。“弄不好1”是词汇意义,“弄不好2”是语用意义。二者有深层语义关系。本文重点分析“弄不好2”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木兰辞》中“出郭相扶将”里的“扶将”一词,有人解释为:“将”是“扶”的词尾。其实这个“将”和“扶”是同义词,“扶将”应该是同义复音词,不能把“将”当作动词“扶”的词尾。从古书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用法。《正韵》解释:“将”,“扶持  相似文献   

12.
“仿”写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作文教学中,“仿”写是一柄“双刃剑”,引导得当,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使用失策,则会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妨碍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不少中学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将“仿”写教学束之高阁,唯恐学生“东施效颦”,“画虎类犬”。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对“什么是‘仿’写”,“‘仿’写中该‘仿’什么”,“怎样指导‘仿’写”等问题知之不多,研究不深所致。一、什么是“仿”写“摹仿”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人,从出生的那天起,无论是“呀呀”学语,还是…  相似文献   

13.
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当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时,就总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找到“不朽”的依据。在其他的化体系中,是由宗教为人们在彼岸世界中找到了灵魂永生的“天堂”;中国的传统化其思路则不一样,它是从此岸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找到了“不朽”的依据,这依据就是由舜帝的“孝感天地”所确定下来的“孝道”。这种“孝道”是以“自我”为中介,往上通过“孝敬父母”乃至“光宗耀祖”,往下通过“传宗接代”乃至“香火永继”,由此建立起一个上下相连绵延不绝的“血缘链”,而作为个体的自我,就在这绵延不绝的“血缘链”中获得了永生。  相似文献   

14.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15.
“术语”是各学科教学中有严格定义的专门用语。语文教学中的术语,反映了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属于功能性术语;“表现”“反映”“揭示”“抒发”“蕴含”“突出”“渲染”“烘托”“概括”等,属于注释性术语;“具体”“形象”“抽象”“准确”“严密”等,属于评价性术语。这些术语在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很大,对此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哪类术语,它们也只有在教学中才能发挥自身的功用,才有意义。所以对术语的讲解,第一,可…  相似文献   

16.
说“纫”     
说“纫”江苏兴化昭阳中学黄德焘《孔雀东南飞中》中“蒲苇纫如丝”的“纫”字,课本注为“结”,不妥,应解为“韧”,是“柔而结实”的意思。“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兰芝以“蒲苇”自比,是用其中的“纫”来概括自己的性格,表明对被迫与仲卿分离的态度。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7.
《教学随笔》2007,(6):4-6
“有情境”、“有参悟”、“有反思”、“有真情”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体验的一种标准,或者说是一种要求。本文阐述“情境、参悟、反思”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相互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对一堂体验课来说都是必要的体验要素,而“真情”是体验过程中有效体验的试金石,在体验过程中没有真情就谈不上什么“有效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生活的产物,生活中有配对的事物,语言中也有相应的名称,如“天”与“地”、“本”与“末”、“爸爸”与“妈妈”、“开端”与“结局”等等;但语言事实有时并不完全如此,比如语言中有“老板娘”,却没有“老板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生活的产物,生活中有配对的事物,语言中也有相应的名称,如“天”与“地”、“本”与“末”、“爸爸”与“妈妈”、“开端”与“结局”等等;但语言事实有时并不完全如此,比如语言中有“老板娘”,却没有“老板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