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凯利事件对BBC来说最具杀伤力的是其消息来源单一,可信度有折扣。如此重大的新闻,BBC在操作中居然只根据单一消息来源就做出判断向全球播发,确实有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可信度关乎网络出版产品质量和信誉,关乎网络公信力。网络编辑应将保证并提升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作为工作重心。具体可从可信度评判主体及概念维度两方面着手,准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网络分众的不同认知心理,通过注明消息来源、力求公正无偏、杜绝虚假不良新闻、在深度上下工夫、坚持媒介操守、加强版面设计等途径来提高新闻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构建知乎信息传播过程PROV数据起源模型和用户可信度评价指标,量化知乎信息的可信度,丰富和完善社会化问答社区平台信息可信度评估的方法。[方法/过程]以知乎为研究对象,从信息传播过程的角度出发引入数据起源概念评估信息的可信度,通过建立知乎的PROV数据起源模型,追溯并记录知乎信息的来源和传播过程,与信息传播过程中涉及到的用户可信度分值相结合,计算出知乎信息的可信度定量结果。[结果/结论]通过对知乎信息可信度的评估,进一步完善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为优化社区信息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消息来源:新闻真实性的关键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 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最为宝贵的资源就是拥有可靠准确的消息来源,这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专家类消息来源是记者经常使用的一类消息来源。但是使用专家类消息来源比较随意,在国内媒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记者在使用专家时往往  相似文献   

7.
陈勇 《新闻记者》2004,(8):28-28
消息来源是新闻媒体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如果媒体拥有广泛而强大的消息来源,无疑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但如果对消息来源使用和处理不当,也会惹来无穷的麻烦。因为事实性差错大多发生  相似文献   

8.
国内有些媒体滥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情况相当严重,笔者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探讨媒体滥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深层原因,提出规范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需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与消息来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拥有可靠准 确的消息来源,这些消息来源能够提供记者重要且新鲜的内幕信息。记者在这些消息来源提供的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对资料的整合处理而完成一篇报道。随着中国新闻媒体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竞争日趋激烈,拥有可靠的独家消息来源对于新闻媒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TVBS对韦帕台风的报道为例,探讨台湾电视媒体天灾报道中消息来源的主要类型,了解对不同消息来源重视程度、处理方式的差异,尤其是对行政机构消息来源的引用与处理,分析在灾难事件中行政机构作为消息来源与媒体期待间的差距,由此审视媒体、行政机构、民众在灾难事件情境下的沟通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上海居民为研究样本(N=800)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中国公众如何判断传统媒介和网络的新闻可信度,并探求了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媒介的新闻可信度。研究发现,中国公众认为电视新闻最可信,传统媒介的新闻比网络新闻更可信;媒介依赖比媒介使用能更好地预测媒介新闻可信度;人口学变量对评估网络新闻可信度没有影响,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人们对传统媒介新闻可信度的评估;人们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定不同媒介的新闻可信度,没有任何一个媒介表现因素对所有的媒介新闻可信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源差错。新闻记者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寻觅适合的消息来源,从中搜集为完成新闻选题所需的素材资料。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消息来源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消息来源上的差错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类型:“编造消息源”、“来源境外媒体”、“匿名消息来源”、“单一消息源”和“来源网络的消息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健翔大骂《南方周末》”事件,提醒我们研究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记者与消息来源应如何互动?二是报道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媒体与消息来源的关系记者接触消息来源是为了获取新闻生产的素材,消息来源接触记者和媒体意在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获取公众注意力进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大多数网站中的大部分新闻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对传统媒体新闻的转载。如何对网络新闻转载中的消息来源进行处理,如何使网络新闻转载中的消息来源处理规范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网络新闻转载中消息来源的处理现状  相似文献   

15.
按西方定义,新闻是新近反常态事实的报道。作为捉摸不定的万变事实,随时可有,随处可存。记者不可能事事经历,件件目击。他们多是通过消息来源的提供获取报道素材,因而,新闻记者报道的质量,常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完整地考察一条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不能忽略对消息来源的研究。消息来源主要指的是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  相似文献   

16.
严语 《新闻世界》2010,(4):118-119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对新闻来源的保护成为关注的话题。然而,我国对于消息来源的保护基本上依赖于从业人员和行业的自律。本文介绍了西方媒体对于消息来源的保护措施和情况,以为我国新闻媒介消息来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晓军 《新闻知识》2012,(5):104-105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网络互为消息源,媒体人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交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把关程度不一。互联网时代媒体人消息来源的使用比较复杂。不当使用消息来源会给媒体人和媒体带来困扰。因此,传统媒体使用网络消息源以及媒体人使用微博要运用相关技巧,对消息来源进行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8.
一、增强党刊的权威性,加强对工作的推动力党刊的权威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党刊的权威性来自于它所刊登的内容的权威性和正确性。首先是消息来源的权威性。党刊发布的消息来源必须绝对权威, 而不是作者的道听途说,或者凭感觉的猜测。从这一点上讲,党刊的政策性特别强。比如统计数据,必须来自权威部门,做到绝对可靠和准确。因为它不仅仅是搞研究的人作为研究课题的依据, 也是各级政府开展工作、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二,党刊的权威性来自于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树立党刊  相似文献   

19.
谈消息源     
树有根,水有源。记者想拥有不枯竭的消息来源就必须建立起稳固可靠而又广泛的消息源网络。西方记者有这样一句格言:没有一个记者能够超出他的消  相似文献   

20.
杨亦烽 《新闻记者》2000,(11):87-88
确定权威消息来源的依据 消息来源或称新闻来源,一般认为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其主要来源有:记者采访、通讯社通稿、通讯员或公众来稿、政府或政党及社会团体的文稿或宣传品等。其中政府或政党的文稿及宣传品被认为是权威消息来源,某些社会团体发布的信息也被认为是权威消息来源。因为这些消息来源通常是可信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的,这源于发布信息的机构是权威的。如气象台站是发布气象的权威机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而记者采访中得到的部分信息,通讯员或一般公众来稿,往往不具有这种权威性。可见,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