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晓琦 《文教资料》2013,(6):101-103
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SNS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分析了SNS社交网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情况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弊端。同时指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有机地将社交网站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罗梦悦 《考试周刊》2014,(87):165-166
我国素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整个思政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普遍重视思政教育内容和师资队伍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重视不足。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载体,有利于更好地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当前,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微信、微博、人人网作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社交媒体,是比较适合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的。将这三大社交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应用,对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社交媒体的发展,有其积极因素,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日常心理行为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化。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是要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因素,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更适应当下双重空间并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博、微信、播客、人人网等社交媒体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呈爆发式的增长趋势。社交媒体以Web2.0互联网技术为特征,引起信息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主体、客体、介体和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Web2.0时代,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方式、教育载体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微博不仅成为大学生社交的重要工具,也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许多高校也都开始意识到了微博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微博这个契机,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片新的阵地,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政工作有助于建立师生双方的信任基础,打破时空限制,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距离,促进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现;但同时也容易造成教育双方交流退步、大学生选择障碍或偏差、师生关系失衡等问题。利用社交网络开展思政工作是大势所趋,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日益规范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但同时还要防范"网络软瘾症""信息泄露"以及"群体极化"等风险。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思潮背景下,只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科学化和现代化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校园SNS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中广泛兴起,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甚大,我们应总结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它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交网络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使用社交网络的队伍,与网友分享心得体会和见闻感受。社交网络的出现给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这个载体增强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为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了解民族高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现状,发现社交网络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寻求适合在社交网络时代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袁媛 《成才之路》2022,(6):22-24
新媒体是大学生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学习社交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文章分析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路:一是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场域功能,采取浸润式教育模式;二是发挥新媒体的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当前,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的社交软件和移动社交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软件的普及和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微时代",互联网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受到了年轻人尤其是广大高校大学生的欢迎,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探索与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领域展开相关研究:首先是对"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阐释,其次是对"微时代"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行探索,最后对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SNS平台是目前大学生广泛应用的网络平台,在传播方式、呈现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成为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尊重大学生网络主体、塑造教育者个性化的网络形象、注重教育者与学生的网络交往、坚持网络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受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出现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归因是传统思维方式即现成性思维方式的老化和缺陷所致。所以,变现成性思维方式为生成性思维方式,即运用跨界思维实现各种教育资源整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力和实效性,巩固其主导性地位的一种理性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要求,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契机。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优势,并提出了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教育载体和方法等方面建构科学合理的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的媒介和方式,打造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以其多元化的内容、精准的人群定位、独特的交流模式以及社区化的运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势及B站深得大学生群体青睐的原因,探究通过互联网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让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而单靠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显然不能解决以上问题。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日益关注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寻求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新型的思想和心理教育模式,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从文化自觉视域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教育产业化与文化网络化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薄弱,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文化自觉的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教育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六个结合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发现并且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只有发现真正的工作切入点,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应该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体现时代性、实践性、主导性、主体性、针对性、与时惧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也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过多地强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并一味以国家和社会本位对大学生提出要求,而相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原有的人文关怀内涵,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误解,并逐渐出现抵制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之作用。本文通过反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人文关怀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求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内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道德提升、思想进步、人格完善以及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SNS社交网站的兴起带动了以真实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核心特征的新型社交网络文化的流行,也引发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的多重影响。参与SNS社交网站交友互动,既可以规范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弱化功利思想、培养民主精神,也可能诱发道德危机和现实社交障碍。高校思政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积极渗透,引导社交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并借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传统纵向传递式的代际关系受到了猛烈冲击,网络使文化传递方式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反哺"现状和"文化反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寻求一种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