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自尊心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自尊心,将有助于师生双边沟通,形成学生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柯行余 《宁夏教育》2000,(11):54-54
激——增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是自我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这需要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变“要我上进”为“我要上进”。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尊重、爱护学生。二是培养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懂得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意义,同时也学会爱自己。三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苏桃鱼 《教师》2014,(30):28-2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青少年学生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与以往同龄人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审视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作为班主任 ,能否正确地分析现状 ,抓住和抓好主要矛盾 ,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那么 ,目前班级管理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下面结合中专学校近几年来的有关情况 ,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问题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准则 ,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老师的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长处…  相似文献   

6.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那么,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应当怎样尊重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有教育家说过,人们赖以自立的永远是智慧、良心和尊严。可见,自尊心在人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以训斥、谩骂、挖苦、讥讽、轻蔑的语言或简单粗暴有损自尊的方法去对待学生。著名教育家苏灵扬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上初中时曾写过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意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在教育教学实际工怍中,应该“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但要正视也需要纠正一些偏见: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后进生,似平那些优秀生才有尊严与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后进生则无自尊心可言,高兴时就尊重,不高兴时就不理睬,甚至可以任意伤害学生自尊心。这些都是由于对学生缺乏宽容与理解,缺乏耐心,缺乏尊重与爱护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上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的培养: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对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的束缚就是学校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尊严”,才会有“自尊心”。而这种尊重,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自尊即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待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毛姆曾说:"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人格,是其主体精神的要素,鲜明个性的内核,能动发展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也不能用空洞的大道理硬性灌输,而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格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自尊心得到尊重、理解和认可,是人格得以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反之,若自尊心受到损伤,则极容易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扭曲。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做为一个“人”的神圣天性。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在其独特成长环境和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班主任不能搞师道尊严,不能搞唯我独尊,而要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自觉地先做他们的朋友,再做他们的先生。以人为本,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样才能掌有教育的主动权,富有成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     
凡智力正常的青少年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那就是通过自己爱好的活动来表现自己,以求得别人的尊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顺应学生这种心理,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时时处处关心、尊重学生,通过学生的活动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尊重学生,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发挥他们能力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安碧瑄 《青海教育》2002,(10):23-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和体会。一、改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而且热情、勤勉、判断能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的鲜明个性。而当前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理解、尊重、支持,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多征求学生的意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分析、解决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给他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这样,学生在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了解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种服务意识,即"一切为了学生",树立学生第一的服务意识,要求教师在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必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进的源泉和动力,而创业则是社会欣欣向荣的标志,尤其是在我国当前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压力下,创业意识的培养及创业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彰显其重要和紧迫,独立学院要想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开展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行动,就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大环境,有的放矢地进行教与学,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一、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所谓自主创业意识,就是独自开创事业的精神和理念。从某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扎实"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做到如下三点。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2.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3.尊重学生的需要。什么是学生的需要",就是在课堂上了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个性化的存为,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大胆质疑,勇于思辨,课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创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首先,平时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自身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要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其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自信心和求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