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朴通事谚解》反映明清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的状况。其中意志类助动词"敢"、"肯"与敦煌变文和普通话相对比,可见它们的语义呈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趋势,其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语法特征则与现代汉语更接近。  相似文献   

2.
拙作是对《反思启蒙:中国呼唤"逻先生"》一文中"中国传统无逻辑"、中国儒家经典中存在"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的"反逻辑传统"、"中国无科学"等观点的反驳。以近代西方关于"逻辑"、"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古代中国是不公正的。近代科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方法的差异,直接原因是望远镜、显微镜等一系列观察工具的发明,由此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奥秘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明清小说俗字典》穷尽性搜集了明清古本小说中的异体字,在内容编排体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该字典在契约文书、近代汉字和大型字书编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且为学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屈仁芬 《时代教育》2007,(10Z):57-57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密切联系起来。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这一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产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知识经济的隆隆涛声中,科技成为我们经常并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说“打砖”     
"打砖"一词系明清俗语,今人对其意义的理解,存在失误。其义并非指打制砖瓦之类的建筑材料,而是乞丐行乞的一种手段。乞丐一边手持砖块在前胸后背敲打,一边哀告求食或唱曲儿,以博得路人的怜悯,从而求取食物。"打砖"的现象从近代至今天,一直没有绝迹。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广东佛山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南方重要的手工业基地,因而吸引盈千累万的外地人到此谋生,社会各方面出现不少变化。外地侨寓奋发图强,为了自身利益与佛山原住居民产生矛盾冲突,同时佛山也开始步入近代化社会阶段。文章从由原住居民建立的八图祖祠的兴衰史影射佛山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策源地之一,仍深受封建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曲折的近代化进程,相信会引起人们对佛山近代社会里这些保守传统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数学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学,为变量数学即近代数学大厦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笛卡儿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一个革新家.伟大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对他的评价是:"光荣的第一个新哲学家笛卡儿为自由研究哲学开辟了道路,也为科学的更深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里所说的"科学的更深入发展"指的就是作为数学家的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相似文献   

8.
明清“格物”说着重发挥程朱“格物”说的科学理性精神,在内容上大力提倡“实测之学”,广泛地吸收“西学”的成分;在方法上,它吸取了近代西方“由数达理”的思维方式,使之成为由中国古典科学走向近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哥白尼所创立的"日心说"理论是天文学历史上一场撼天动地的变革,无愧于成为人类近代科学革命的伟大开端。"这一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也帮助人们在宇宙观上引起了决定性的变革。""日心说"理论的产生具备了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条件,是"摆脱教权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的辉煌成果,而绝不是什么笃信天主教上帝所得的恩赐。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世纪并不只是“信仰的时代”,同时也是“理性的时代”。中世纪精神的理性方面集中体现在基督教神学在其神学论辩中对理性方法、自然事物和感觉经验的依赖与利用 ,以及由此确立起来的可认识的自然秩序观。中世纪基督教及其神学没有扼杀哲学反而促进了哲学发展 ,最终促成近代自然哲学和作为近代科学根基的科学理念 ,由此为中世纪开辟了通向近代的道路。神本论而非人本论在根本上更契合科学精神 ,科学与基督教有极大程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这反映了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福建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今天,我们仍要结合书院的传统特点挖掘书院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清代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居于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多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总而言之,应从明末清初儒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清初统治阶级的提倡、“江南”的学术地位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影响等方面去考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者大槻干郎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清廷实行闭关锁海政策.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并非由于清廷锁海政策,主要是其持鲜明的的抗清复明誓不降清态度.由于反清复明无望,他以遗民僧身份终老日本.  相似文献   

14.
广西本土人才萌生于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清时期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一批广西人才在全国斩露头角。但是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在地理分布上很不平衡,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明代到清代,桂北的人才优势地位由于桂东人才的崛起而逐渐削弱,原先曾是人才空白地带的桂西也出产了大量人才,广西人才的分布呈现出由点的集聚向面上铺开的趋势。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分布的这一地理演变是广西政治、经济、教育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处于明清转型期的文学思潮及诗学风尚的环境下,王夫之"以诗议政",痛斥建门庭,立宗派,画疆墨守,党同伐异的恶劣文风,对立门庭、讲死法、行复古都加以指摘品评,指出其短缺不足。他提倡追寻文学本质,发挥自由创作,其议论虽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处,但斥庸者,唤真才,振诗教,清算明代政治过失,对清初和后世的诗歌发展与政治反思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佛教自唐朝传入,兴盛于明清。明清以前,学术流派难以考证;明清以后,存在有净土宗的莲社,但不成为系统。梵净山佛教有明确谱系的学术流派是禅门临济宗,承袭破山海胡一系。梵净山的佛教流派与弥勒道场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7.
古今评高拱     
高拱作为明代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开创者、实学思潮的先驱者和著名的气学哲学家。在明代政治史、实学史和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高拱的改革功绩和学术成就。明清至近现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哲学家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清初江南分省,是清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大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一个研究的小高潮.出现了数种观点。回顾、总结这场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学术启发,尤其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承明制”的理解。即:清朝不是简单地继承了明朝制度,而是有一个明制——清承明制——清制的转变过程。中央国家机关如此,地方行政制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金代文学创作论贯穿着"师古"与"师心"之争。师古派的赵秉文师唐求意、崇尚忠厚之气,元好问则上追风雅,力主儒家中和之正,成为明代复古派的前身。师心派的李纯甫、李经主张以心为师,不蹈前人,对于纠正创作中缺乏创新的弊端有重要意义,开启了明代性灵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同以内阁为中枢辅政机构,但地位和品秩有别。明代内阁委寄虽重,但仅系侍左右、备顾问的五品侍从机构。清王朝将内阁加以制度化和正规化,升其官秩为正一品。除此之外,二者的差别还表现在阁制、阁规以及内阁的运作方式等方面。而究其原因,实为明清两代特殊的政治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