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丹青 《湖北教育》2004,(20):55-55
教学要达到“不教”之目的,就应该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如何引导学生“尽量多”地去“发现”呢?“点拨式”是常用教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克弱思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克弱思维法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出发,去发现“弱点”(突破口)、研究分析,努力克服,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教的清楚,学生学的明白。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思维“自由”“放纵”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4.
李玉兰 《江西教育》2003,(24):28-28
1.激发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好奇心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去发现文中的知识规律,窥探人物的内心情感,给学生“导”一条求知之路。一、质疑中激发创新兴趣有疑好问,通过思考不断解决问题,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和蔼可亲的教态,循循善诱的语言,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同时,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载、题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质疑,以提高他们好思善问的兴趣。二、发散思维中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点去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为了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从关注知识、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来,基于通过数学学习发展的一般思维经验,特别是"从头到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及通过数学学习发展数学思维的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思维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四种较为典型的思维链教学,即顺应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展开对学习对象研究的思维链;观察联想、展开类比的思维链;退到原点解决问题的思维链和大情境下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链。针对具体的案例,提炼总结了典型思维链教学的基本流程、实施价值和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帮助学生积累和丰富必要的数学思维经验,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教材知识,发展他们的地理思维。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把握学习的正确方向,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探究,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验探究中就不能只要求学生按教师或书本拟好的步骤呆板地去做,甚至凑数据去靠结论,而应启发他们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他们通过科学探究来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拘泥于现成的答案,重要的是让他们领会探究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数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先进教育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会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探索,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进行合理表述,从而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思维的深刻性、敏捷眭、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而采用不同的培养手段。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思维情境.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积极倡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但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步,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创新能力核心内容的创造性思维,则在整个创造活动中起主要关键的作用,创造性思维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书本经验的准则去思考问题,而是根据现实问题,去寻找具有新颖性、实效性的解决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死”学为“活”学,“难”学为“易”学,“会学”为“创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既是学生求知探究的动力.又是活化思维的催化剂。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探究未知,促使认识不断深化.同时教师也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更好地掌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课本中“积累·运用二”读读背背中的一句话。读到这句话,让我感悟到,今天的教学,应该由原来的教会学生,发展到学生的学会学习。思考过程,通常是由人们需要解决某些困难,需要理解某种事物开始的。换句话说:“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过程正是由不断地“生疑”、“质疑”和“释疑”组成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怎样才能发展学…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然而自主是一个过程,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为了让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张嘴等食”的初中学生能“主动觅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由“他主”向“自主”学习的过渡。一、进行思维训练,解开自学之“结”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我们本着“为迁而教”的原则,教给学生一些最基…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目标。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经过认真地实践与细致地调查,笔者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总结出相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把人的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满足于一般的结论,而是广泛、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新的假设、新的构思,从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将思维由“求同”转化为“求异”。一、培养探索精神,打好转化基础要实现由“求同”转向“求异”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各种有利于转化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核心是探究心理,而“发现式”教学对培养探究心理则是行之有…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十分关注学生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前串后联、质疑问难、求异创新,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探究性、结构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要鼓励学生经历“理智的探险”“理智的历险”。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应当是“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设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鼓励、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体会、归纳、概括去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变换条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方位展开,灵活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性的“学”为主,使学生以知识的“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