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字》:精英主义的政治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的<红字>一直被评论界视为描写永恒人性的作品.通过对海丝特的判决过程作历史细节的还原,可知<红字>中的清教神权政治与17世纪40年代的美国清教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细致梳理历史事实,找出霍桑对历史的裁剪和虚构,有利于解读霍桑精英主义的政治立场.霍桑<红字>中的政治立场与19世纪中叶美国国内<妥协法案>的争论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霍桑的<红字>其实是对<妥协法案>争论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试析《红字》的女权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更是受到大家的关注.<红字>所表现出的女权主义倾向多年来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刘画的一个反抗者的缩影,"一个女权主义的天使",一个期待着男女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3.
黎青 《文教资料》2008,(13):29-30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用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红字>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红字>中的红字A本身所蕴含的象征意象,主要的人物刻画,以及不同的背景描写,细致地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鄙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袁群  詹婷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6-118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采用奇特的情节,描写自然与超自然的景象,深刻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而使这些表现淋漓尽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叙述方式的变化.本文借助叙述学的研究成果,从叙述结构,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复调四方面入手,以其揭示<红字>内部的构建,进一步剖析文本的叙述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赏析了霍桑的小说<红字>,对小说中红色字母A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红色A字蕴含了"美国"这一深层次却容易被广大学者们所忽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霍桑在小说<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其中颜色词的运用尤为显著.文章在分析红色象征寓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重新解读<红字>中主要人物海丝特的形象,从而发掘作者隐藏在文章表象下对人物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7.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它的问世,不仅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充分反应了清教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们无法克制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红字>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就作品的象征手法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8.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9.
在霍桑的<红字>中,清教徒的宿命论观点自始自终影响并决定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但同时,霍桑又把浪漫主义带入小说中.  相似文献   

10.
《红字》中的圣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对<红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一理书>反映丁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表现了周围民众对待宗教的普遍心理,说明了海丝特当时所处的处境;<创世纪>表明了海丝特在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为描写丁梅斯代尔的内疚和自责做了铺垫;<撒姆耳后书>反映了牧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所忍受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圣经>使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红字>中的珠儿--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角色,在小说的故事结构中始终都是外化的矛盾的起源和矛盾最终化解的推动者,她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神关系的探讨不仅是基督教的文化概念,也是西方文学中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上帝对于人的关系绝非静止不动,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红字>中A字象征含义的变化,揭示人神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以及这种变化对于理解作品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解析霍桑浪漫主义小说<红字>的写作手法,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的意义,解读红字"A"这一能指所指向的不同所指,以及不同所指之间的嬗变过程和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美国杰出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发生在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一个爱情悲剧.本文从霍桑在<红字>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来看他对传统男权社会中所标榜的"男子汉"的否定.霍桑运用了象征、对比、反衬及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刻画流露出他那复杂而充满矛盾性的思想中女性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文章根据在欣赏<红字>的过程中由红字"A"引发的联想,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把通过情节联想到的一系列带有字母"A"的英语单词串在一起,进而细细品味霍桑大师那精巧又不乏叛逆与鞭笞的观点,以及他所刻画的海斯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的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分析引出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并阐述作品中的丁梅斯代尔与现实生活中溺死自己亲孙女的老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62-63,66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霍桑在小说中巧妙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了17世纪人们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波士顿的生活,着力表现人生在道德与价值、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中的脆弱和悲凉,从而细致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是西方男性笔下少有的一个正面女主人公形象.从此著作问世以来,许多评论者和读者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文学评论家曾用女权主义观点,精神分析理论,新批评主义观点来解析这部历世之作.本文将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霍桑笔下的白兰--一位探求者,并更好地解读红字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9.
试析《红字》中爱的独特的体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用独特的爱的体现方式去显示自己对对方的爱,如:超越现实的爱的体现方式,与道义作斗争的爱的体现方式.探讨主人公独特的爱的体现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这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A"的多重意义解读文本,那么<红字>中最根本的原型--"原罪--救赎"可以在意义的动态阐释中突显出来."A"既是象征生命的开始,人性的复苏,同时也隐射<圣经>中万恶之源头.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为典型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