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华 《宁夏教育》2013,(11):69-69
目前,城市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生活在百依百顺、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而农村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往往具有自卑、敏感、偏执等不良性格和行为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感情脆弱,面对挫折承受力差,缺乏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和能力。这些学生一旦遇到挫折便焦虑不已,手足无措,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砺意志,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对一个班集体而言,要想让每个学生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3.
陈梅芳 《学周刊C版》2014,(10):127-127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是我们教育的任务之一。在实施计划生育的今天,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容易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进行"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无疑是克服学生身上弱点的三大良方。  相似文献   

4.
杨文太 《考试周刊》2013,(8):116-117
在当今的社会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管理上的种种原因,他们处于一种养尊处优或无人监管的家庭位置,也就逐渐形成了骄横、孤僻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同样的,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升学第一的片面错误观点的影响,学生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围绕学习为中心在转,没有真正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性格、个性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失败或挫折的考验、磨炼,就产生了奇特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了极端的错误行为。由于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应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从而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个性及良好的承受和抗挫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是我们教育的任务之一。在实施计划生育的今天,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容易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进行"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无疑是克服学生身上弱点的三大良方。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4):111-112
随着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的不断推进和渗透,各大中小学院校以及教师不再一味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提升能够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以及面对不同环境的使用能力,更能够迎面直视生活中的挫折,并且能够战胜挫折。现如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过于溺爱的情况,基于此,现如今的独生子女多多少少可能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就会不知所措,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挫折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抗压能力,并且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并战胜它,转化成生活经验应用在其他方面上。本文基于挫折教育在社会和学校的必要性,结合小学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探究分析挫折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从学生最反感与最厌恶的学科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乐趣与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让他们的抗挫能力有所增强,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的溺爱、娇宠很容易使他们变得任性、自私、经不起挫折,缺少同伴交往,于是,他们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情绪型性格学生便是其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学生属于情绪型性格呢?例如某学生已读初中一年极了,学习成绩起  相似文献   

9.
随着独生子女普及,随之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色各样的挫折。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学会如何战胜挫折,也就是要培养幼儿的一种耐挫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既要高度重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要培养幼儿独立的性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教育改革创新的推动,挫折教育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极易受到挫折,有的学生可以在挫折中越发勇敢、积极面对,但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后就一蹶不振、消极生活。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帮助更多学生走出挫折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王安兰 《山东教育》2005,(33):51-51
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有一对突出的矛盾,那就是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越来越好,而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的孩子被看得太重,生活太顺了,缺乏相应的挫折教育和劣性刺激。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现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的溺爱,造成学生孤独,任性,焦虑,脆弱等不良性格越来越严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缺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造成学生不良性格的产生,学生的人格不健康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在这种高要求下教师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经受的挫折也会逐渐增多,而心理压力和挫折是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这个重要原因的产生其实并不全在外部因素,而多在于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就是在于自身对压力和挫折的认知评价。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掌握应付压力与挫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良好意志品质。这样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才能正确对待,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一个现代教师,必须掌握抗击压力与挫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良好意志品质。这样才能面对挫折,始终保持身心健康,更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给予子女太多的爱,其实“太多”有时会变成学生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现代城镇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锤炼以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现在在校的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体育训练中普遍存在胆小怕事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理性的勇敢顽强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怎样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根据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理性的勇敢顽强品质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挖掘学生的自信潜能。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一般较片面地强调智力教育,而对情商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对抗挫折的艺术能力及形成良好性格的要诀指导不足,任由学生的情绪情感自然发展,形成不良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挫折教育.古已有之。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遭遇挫折后不良的行为表现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挫折教育再次被提出。文章通过分析挫折以及未成年人的特点,对当前未成年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未成年人挫折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青少年儿童不但要有一个健壮的体魄和一个聪明的头脑,而且还要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儿童中存在着退缩行为。退缩行为表现为胆小、害怕、缺乏勇敢、进取精神;有的则表现为孤僻,不愿到陌生环境去,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常一人独处;有的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他们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精神状态中,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困苦。退缩行为虽然不属于心理疾病,但这是一种不良心理,它构成了威胁儿童成长的心理障碍。在现实的儿童中,退缩行为多出现在独生子女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产生退缩行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