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无罪推定原则已被许多国家和国际条约视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已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精神,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应完善无罪推定原则,确立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司法公正和程序正当,真正保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我国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通称的“无罪推定原则”戴着假面具,造成了理论的混乱和实践的困惑。为消除混乱和困惑,应尽快彻底摘除其假面具,还之以“无罪假定原则”的真面目,以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无罪假定原则的价值在于警示追诉者不要冤枉人。酌定不起诉是无罪假定原则的例外。无罪假定原则并不排斥必要的适当的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是:对不能证明有罪的被追诉者,应当推定无罪。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可以让法院、检警和被追诉者的公民、法人在法律的平台上平等对话,能够使诉讼向更民主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实施的无罪推定原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无罪推定原则,即无罪推定原则的概述,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事被追诉对象在法典中先后被称为人犯、犯罪嫌疑人。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称呼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涉嫌犯罪人称呼的引入确立了被追诉对象在程序上无罪的地位,与无罪推定原则相适应。涉嫌犯罪人与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同的法律含义。涉嫌犯罪人的称呼是刑事侦查中证据收集情况的真实反映,具有时代意义,有利于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之要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作为刑事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反思我国相关刑事诉讼立法关于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陷,建议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进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  相似文献   

6.
刑讯逼供影响极坏,危害巨大,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偏见,缺程序正义的现代理念;无罪推定原则未完全确立,沉默权得不到承认。遏制刑讯逼供须要多方努力,关键是树立人权保护观念,切实保障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在立法上应当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承认沉默权。  相似文献   

7.
追诉有组织犯罪需要平衡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强化打击度,正当程序的理念决定了必须恪守程序正义的底线。为了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应当强化刑事侦查手段,加强证人和被害人保护,鼓励被追诉人与控方合作,倾斜证明责任分配。在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过程中,也应坚守人权保障的底线:禁止使用酷刑手段,辩方有效参与,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程序依法公开。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原则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并受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健全法治社会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历史政治因素,无罪推定原则尚未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得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等先进的刑事法律思想,是1996年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进来的,并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处理原则,有罪推定的历史得以结束。但与国外相比,沉默权的规定还没有引进,还不是标准的无罪推定原则。本文拟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内涵,以及该项原则在我国的体现、不足与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无罪推定原则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并受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健全法治社会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历史政治因素,无罪推定原则尚未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得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等先进的刑事法律思想,是1996年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进来的,并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处理原则,"有罪推定"的历史得以结束。但与国外相比,沉默权的规定还没有引进,还不是标准的无罪推定原则。本文拟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内涵,以及该项原则在我国的体现、不足与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原则已为当今世界多数法治国家所公认 ,其诉讼价值毋庸质疑。虽然我国学者大多主张确立这一原则 ,但对我国是否已确立这一原则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我国立法应尽快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这不仅在刑事诉讼中有重要作用 ,将对于我国人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容,但其相关规定离国际标准所要求达到的保护程度相去甚远.面对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的契机,借鉴西方国家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相关制度和体系,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的系统,以顺应保护人权的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2.
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文件所确认,也为《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所认同。是否推行这一原则已成为衡量各国民主法治发展程度和刑事司法领域中人权保护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刑事立法中虽对无罪推定原则有所体现,但尚未建立完全的无罪推定原则。为了与国际刑事司法标准保持一致,严格执行我国所加入的国际公约,同时更好的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在我国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原则已为当今世界多数法治国家所公认,其诉讼价值毋庸质疑。虽然我国学者大多主张确立这一原则,但对我国是否已确立这一原则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我国立法应尽快确立无罪推定原则。这不仅在刑事诉讼中有重要作用,将对于我国人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迫诉人迅速审判权作为刑事被迫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反思我国相关刑事诉讼立法关于刑事被迫诉人迅速审判权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陷,建议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进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无罪推定原则不仅成为国际公认的人权标准,而且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但是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刑事诉讼方面虽然对这一原则的精神有所吸收,但与这一原则的完全适用却还有相当的距离,即我国法律远未建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因此,阐述和分析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渊源、含义、内容及其具体规则和要求等内容对于更好地理解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阅卷权是辩护权的组成部分,以获取充分的资讯为目的而设置的阅卷权是被追诉人实现辩护权实质有效的保障。纵观世界立法,对阅卷权的规定有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不同时享有阅卷权、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享有同等的阅卷权、被追诉人与辩护人的阅卷权区分对待几种情形。理论和实务上之所以对被追诉人本人是否享有阅卷权存在争议,主要出于保护原始卷宗的完整性、避免使案情晦暗、维护第三人的利益等方面的考量,但是这些考量不能成为禁止被追诉人阅卷的理由。诉讼主体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公正审判权和有效辩护理论等都要求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且出于对保护被追诉人对案件的知悉、增强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提高诉讼效率等现实必要性方面的考量,也应当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  相似文献   

17.
刘怀印 《天中学刊》2003,18(4):33-35
根据现代宪法学原理,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从属并服务于公民权利。保障人权是宪政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宪法的核心思想。宪法是最根本的人权保障法。因而,保护被追诉人的人权是国家专门机关行使追诉权时基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宪法关系而应承担的义务。从宪法层面讲,加强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就是防止立法机关制订损害已被宪法所规定的被追诉人的人权的刑事法律和法规,同时,为已制定的刑事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政精神提供审查依据。并为被追诉人免遭不法侵害构筑一道宪法防线。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往往酿铸一切刑事错案,造成对被追诉人的巨大伤害。要防范刑讯逼供,还需要从理念与体制上进行创新,主要包括牢固树立人本主义理念、确立无罪推定思维、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侦查模式和合理控制侦查权。  相似文献   

19.
在无罪推定原则已被广为世界各国接受的今天,任何在法院定罪前可能误导裁判者产生被告人有罪偏见的情形都应当被禁止。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被告人穿着囚衣式的号服在法庭上受审的现象,这对于被告人人权的保护十分不利,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反思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无罪推定的对立面是有罪推定,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价值,突出表现在对人权保护上。产生是以人权思想和人权理论的发展为契机,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法律制度的落后、野蛮、残酷,在"天赋人权"的思想下提出的,无罪推定构建了国家与涉嫌犯罪的人进行平等对话的机制和空间,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诉讼民主、保障人权的基本特征。因而被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相关法律文件中称为"人权保障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