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20年5月.普希金从外交部被‘调往”南俄殖民区总督英佐夫中将公署任职。诗人的流放生涯凄然开始。南行路过哥萨克地区时.诗人第一次看见了滔滔的顿河。这是俄罗斯的一条辛酸的河流.一条传奇的河流。普希金面对奔腾的大河情不自禁地呼喊了一声:“你好啊,顿河!’,在他后来献给顿河的诗歌里.读者体验到了诗人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2.
杨芝全 《大观周刊》2012,(21):35-36
何其芳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既是属于令人的,也是属于后人的,更是属于世界的。综观何其芳的生命轨迹和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他经历了从学子到诗人的嬗变;从文人到战士的嬗变;从茫茫人海到逼上延安的嬗变;从个人命运凄婉哀怨的咏叹到民族兴亡慷慨放歌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谢谢噢     
昨天,一朋友的朋友找到我,想请我为其女儿辅导一下作文。他以为找一诗人辅导孩子作文算是找对人了,其实正相反。诗人与中学语文教师,完全是两个路子。但求到我,我也不好意思拒绝。这年头,谁还会求一诗人呀。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李白因"永王谋反"而受株连,被唐肃宗流放到夜郎,至于是否到达夜郎,历史上争议较大。笔者基于前人之研究,对李白被流放一案的起因及是否到了夜郎从唐朝法律和文学诗歌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平舟 《现代出版》2001,(1):45-46
一首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在诗人心灵的熔炉中要经过哪些玄妙的工序 ?这些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给予回答,如诗人的创造谈、作家的随笔、日记、心得乃至传记,如文艺心理学和美学等。由于角度和讨论幅度的限制,这些回答的系统化和针对性各有不一。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诗人审美心理论稿》一书中,作者徐润润则试图集中解决这一问题。   诗人常常被称为天才,具有令人敬服的“神力”。其原因就在于除了诗人在个人的先天素质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外,人们还对诗人创作时的复杂心理状态缺乏系统的认识。尽管在创作学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李白因“永王谋反”而受株连,被唐肃宗流放到夜郎,至于是否到达夜郎,历史上争议较大.笔者基于前人之研究,对李白被流放一案的起因及是否到了夜郎从唐朝法律和文学诗歌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诗集无人问津,诗人有了作品找不到出路,两年前就有人写信给《文艺报》,请求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过问诗集特别是青年诗人诗集的出版。其实,何止青年诗人受到冷遇。有一位颇有成就,但目前并不行时的老作家,要出版一个集子,找我替他找个地方。谁知道从北京、天津到广州,都没有一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诗人的眼泪     
我总觉得诗人流泪比愤怒更美,但是现在,我们的诗人却沦落到脱衣服来吸引目光的田地;如同“傻”比“秀”真诚,梦露比麦当娜可爱,诗人的哭,比脱更高贵,因为有仁爱、怜悯与关怀。  相似文献   

9.
《鸽子树的传说》是高洪波的儿童诗自选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选自他已出版的八部儿童诗集,比较全面而精当地显示了这位长期在儿童诗园地耕耘的诗人的丰硕收获。本书第一辑"彩色的梦",收入高波波的儿童生活短诗。这些诗最能体现诗人的赤子之心和灵机天趣。诗人善于潜入孩子们的心灵里,替他们诉说童年的快乐和烦恼,梦想和希冀。《小》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对成人世界的高大难及发出了孩子气的抱怨。希望大人在和孩子说话时"弯弯腰",这样的希望只有平等细心地体贴孩子的特殊感受的诗人才能捕捉到,而它又是多么容易被忽略啊!容易…  相似文献   

10.
1820年5月,普希金从外交部被"调往"南俄殖民区总督英佐夫中将公署任职.诗人的流放生涯凄然开始.南行路过哥萨克地区时,诗人第一次看见了滔滔的顿河.  相似文献   

11.
沈光文与手绘台湾舆图沈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江省宁波人,有「开台第一诗人」之称。明代崇祯年间,沈光文与史可法一起进行抗清斗争。清代顺治年间,他渡海至金门居住,后由金门搭船到泉州途中遇风被吹到台湾。其间宝岛被荷兰殖民者所据,他开馆授徒,教大陆移民识字...  相似文献   

12.
克己  忻安 《出版参考》2006,(4):22-23,25
一幅标语长三十里 一个字等于三个篮球场 1961年,诗人郭沫若自重庆乘船东出夔门,前往宜昌。当轮船行经巫峡西口时,郭沫若抬头仰望北岸高耸入云的文峰,忽然看见文峰之巅书写着“毛主席万岁!”五个硕大无比的字,其规模壮阔磅礴,差不多占去了半座山的高度!一生观尽天下风云的诗人也被这惊人的气势震撼了,当天写诗咏叹:“奇峰十二座,领袖万斯年。”这幅标语的每一个字都要相当于三个篮球场加起来的面积!比较准确的数据是:每个字长宽各十丈(33-33米).  相似文献   

13.
宋静 《大观周刊》2012,(37):30-30,7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和哲人的争论,他从城邦统治者角度出发认为世人的存在会破坏城邦的统治,也破坏人们的人格发展.他认为诗人应该被赶出理想国家的建构,这就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驱逐诗人”的大胆主张。  相似文献   

14.
杨雨 《中国广播》2004,(7):54-5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晋末年。他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是个“赫赫有名的大隐”。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他曾写过二十首总题为《饮酒》的组诗,其中  相似文献   

15.
我猜我的前生一定是个诗人。在几百年前,我一定是那个四处游山逛水的浪子,在诗性大发的时候,丝毫不顾自己拙劣的字迹,遇墙便在墙上题字,遇壁便在壁上写诗。很有可能,因为才思短路,我的五言绝句写成了三句半,也很有可能,涉嫌乱涂乱画,被衙门以污染环境为由架着双臂托走,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自己前生是诗人的幻想。  相似文献   

16.
毛华慧 《大观周刊》2011,(13):75-76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其所提出的诗歌理论在当时文学界有着革命性的作用。其诗作《孤独割麦女》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用普通人的语言写普通人的生活的创作主张。诗人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现实的生活加工之后,又通过自然的语言把它呈现出来,简单的语言赋予了诗歌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人善于从自然中发掘生活的真谛,善于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升华人类共通的情感,《孤独割麦女》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古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张俊以来说,就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在由词坛怪才、天才诗人、慈善家、优秀青年企业家或著名晚会策划人到牛二的角色转换中,媒体的作用可谓大矣! 从一年前传出以诈骗罪和诽谤罪被逮捕,到今年被以行贿罪和诈骗罪被起诉,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国内的媒体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深挖,把一个小有才情的文化投机者逐渐塑造成一个泼皮牛二的形象。 经过一连串的揭露,张俊以留给人们的印象就只有早年间的一些活动是真实的了。  相似文献   

19.
1976年秋天,著名诗人郭小川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他生于1919年,逝世时才50多岁,令人惋惜。近读《人物》杂志1994年第4期金凤写的《诗人郭小川的秋天》一文,又一次勾起我对诗人的回忆:那是1964年2月24日,诗人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讲报告文学。诗人不讲诗,而讲报告文学,是何缘故?这里需要先交待一下背景。1962年秋,郭小川从中国作家协会调到人民R报当记者。1963年1月17日,以民日报门出他写的通讯怕银世界的黄金季节》。当时人们又把它列入报告文学的范畴。写林区工人的生产,帕银世界的黄金季节》并不是第一篇,但它一出…  相似文献   

20.
《苏菲的抉择》里面,斯特里普演的极度苍白、极度无助的波兰女人苏菲,刚到美国时,用蹩脚的英语在图书馆里向人询问美国诗人狄金森的作品,遭人鄙视,因为狄更斯是英国人。苏菲坚持说,我确定,艾米莉-狄金森,20世纪美国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