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春燕 《青年记者》2006,(12):70-71
在新闻采访中,由于记者、通讯员面对的采访对象各有所异,遇到的客观事物千姿百态,参与采访的新闻事件也在瞬息万变,这种“报道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记者、通讯员必须随时准备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要善于针对不同的采访客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变策略,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牢牢把握采访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采访当中,记者和通讯员都希望采访对象有一定的透明性,以求能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素材与信息。但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大多是陌生的,彼此不认识;或者采访对象是参与官方接触的人,去采访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公事公办的样子,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记者、通讯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想拉近采访双方的距离,就要寻找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双方的心理接触点。采访音如果抓住了这些沟通双方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心记不如手记”。不管采访设备如何先进,记好采访笔记永远是记者、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才能记好采访笔记?简单的用一句话说清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采访时的客观环境、采访对象、采访任务,以及记者、通讯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和习惯的不同,记采访笔记的方法和内容就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这样,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遵循的。笔者整理出记者、通讯员记好采访笔记的六法,供同行们参考探讨。一、记“眼见”要注意抓特征。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采访中都很注意用眼睛观察。采访时眼睛观察到的东西很多,一般说与采…  相似文献   

4.
记者采访主要靠交谈。采访中的交谈,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掌握好的技艺。一般讲,富有成效的交谈最好是半构造性的。要精心设计交谈的内容和形式,构造一个很好的框架。在采访准备时,先列出一些话题,开始采访后随机应变,善于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采访对象自由交谈,谈吐尽情,不让对方看出是事先经过组织的。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詹仲德,1986年秋收下乡采访,准备报道农村的丰收情景。他住在农民高良贞家,由于以前采访过他,相互交谈很随便。詹仲德想  相似文献   

5.
周红斌 《军事记者》2008,(10):39-39
采访当中,记者和通讯员都希望从采访对象处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素材与信息。但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大多数是陌生的,彼此不认识,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记者和通讯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想拉近采访双方的距离,就要寻找一个桥梁或媒介,这就是双方的心理接触点。如果找到了沟通双方的桥梁或媒介,即找到了双方的心理接触点,就会造成一种心理相融的气氛,从而使采访对象能够接纳采访者,采访者也可获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和事实。  相似文献   

6.
说到怎样占有新闻素材的问题,各种新闻学教科书上无不说“靠采访”,并强调这是“记者和通讯员了解和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这些说法的准确性不容置疑。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仅靠“面对面交谈”的采访占有的新闻素材是有限的.倒是非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往往源源不断。尤其是基层通讯员,一般没有正规采访的机会,要占有新闻素材,应更多依仗采访之外的功夫。那么,这都是一些什么功夫呢?  相似文献   

7.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新闻学和新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闻记者、通讯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不会采访的人,不能算是一名记者或通讯员。采访能力低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能干的记者或通讯员。记者、通讯员的知识,百分之七、八十是在采访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或者是围绕着采访、在采访的触发推动下,积累式地取得的。记者、通讯员的知识,要跟着时代的前进迅速更新。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多、更快、更广地吸收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有些同志在新闻采访中,常觉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融洽不起来,深入不下去。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这些同志知识面较窄,不懂得采访对象讲的知识和专业,不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等。如果说古人称向外行请教为“问道于盲”,那么我们有的记者、通讯员去采访那些自己根本不懂的领域里的专家,或可称是“盲者问道”。“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记者、通讯员和采访对象之间由于缺少共同的语言,而给记  相似文献   

10.
在采访这块阵地上,记者、通讯员与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其逻辑修养将接受“光谱分析”,其逻辑准备将接受实战的考验。信息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固然与采访对象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由于客观事物错综复杂,深层本质常常为表面现象所掩,要写出科学的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主要还有赖于记者、通讯员对各种逻辑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所谓逻辑技巧,不是说新闻采访获得成功有捷径可走,而是包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到的采访学专著,都是讲记者采访时应如何如何。专门讲通讯员如何采访的著作,几乎没有。当然,采访学的基本原则,对记者和通讯员都是适用的;但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中面临的问题,却是有很多区别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通讯员按记者的方式去采访,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例如,一个记者到某厂采访,这个厂的负责人一定会抽空接待他,而如果是这个厂的通讯员,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所以,探讨一下通讯员采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赵萱 《记者摇篮》2010,(6):26-26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访”的范畴;可是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就要求记者“谈”的能力了。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  相似文献   

14.
记者采访是主持人采访的前提前面已经谈到,主持人采访有三要素:交谈对象、交谈、主题。很显然,交谈对象选择和主题思想确定,应该在节目前完成。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主持人采访将无法进行,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主持人采访将进行不好。还有,主持人采访中引用的素材、一系列小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上篇谈到基础性准备,首要的是建设“思想库”。现在来谈谈建设“资料库”。记者和通讯员写新闻报道,主要是靠现场采访,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在记者(通讯员)的队伍里却有“穷”与“富”之分。所谓“穷”记者(通讯员),是指“身无分文”。要新闻线索,两手空空;制定报道计划,只好“临时抱佛脚”;投入采访,更是“两眼漆黑”,对报道对象一无所知。“富”记者(通讯员)则不然,家底厚,储存的资料丰富。要新闻线索,伸手可取;采访时需要背景材料,呼之即出……。一个记者(通讯员)怎样才能由“穷”变  相似文献   

16.
活跃在基层的通讯员一般被形象地称为“土记者”。“土记者”大多生活在农村,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对农村的发展变化感同身受,稿件如同泥土一样芬芳朴实,因而很受媒体欢迎。但是,随着社会各种思潮影响,某些“土记者”也在悄悄变味,写出的稿件让人将信将疑;有的完全子虚乌有,宣传出去后影响很坏。笔者一次下乡采访,按照“土记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采访对象。一交谈,惊诧不已。“土记者”明明交待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基层搞报道工作的,经常与一些记者打交道,颇有感触,特向有些记者同志提出三点建议: 一、不要孤军奋战。有的记者深入基层,由于采访心切,只顾摸采写的线索、素材,而忽视与基层通讯员取得联系。记者就象军队的主力军,而基层通讯员如同广大民兵,每一个记者要完成自己的采写任务,如能和通讯员协  相似文献   

18.
“他抓大鱼咱抓小虾”我问一个通讯员:“都说在基层作业余通讯员工作难,可你连年获奖,日子过得挺潇洒,其中有什么诀窍?”他淡淡一笑:“当基层通讯员也难也不难,只要不跟专职记者比,他抓大鱼咱抓小虾,各走各的路,谁有谁的优势嘛!”此言朴实,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0记者与通讯员相比,记者固然有其采访范围大、典型选择余地多、上级精神知晓快等优势,但也有其对采访对象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在基层朋友少,了解情况不够细致、准确等劣势i而记者的劣势恰恰是通讯员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通讯员要跟…  相似文献   

19.
采访活动是一种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提问来进行新闻采访的社会活动,它是记者职业生涯中一项最重要、最经常的业务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是营造良好采访氛围的关键;而采访氛围又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那么怎样营造采访氛围,确保采访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通讯员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采访中活跃气氛、引出话题、开阔思路、交流思想、融洽关系的重要媒介,也是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的“突破口”和“接近点”。因此,在新闻采访中,要善于及时判断和寻求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使采访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