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 情、指导道德行为”,那么,如何提高道德认识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1.故事教学法 就是通过讲述故事,分析事例,寓理于事,启发学生明理。如教《坚持民族气节》一课,教师向学生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并配音乐,投影图片,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与故事中人物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苏武在敌人面前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英雄事迹的感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2.
这片土地充满了诱惑,阿尔泰的黄金熠熠闪光……悠远的驼铃永远响在古老的丝绸之路,神秘的楼兰城堡至今还向人们讲述着那遥远而古老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西藏》是由中国留美学生胡田净沙徒步穿行西藏2000多公里导演、摄影、作曲、录制、讲解、剪辑,独立制作的纪录片。片中,配合着震撼的画面、壮美的音乐,胡田净沙娓娓道来自己眼中、心中那片活佛庇荫下的净土,让观众抛开杂念静静体会。10分钟的一个人的西藏系列之《万佛朝拜》的预告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借助影片,胡田净沙告知世界西藏真正的现状,引发人们对这片纯净土地未来建设的反思。胡田净沙的下一步是出书记录下自己的故事,并且再走西藏、拍摄完成他的新作品《西藏生命歌》。这里,胡田净沙讲述了与拍摄祖关的片段。  相似文献   

4.
“孩子们,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从小就要好好学习,把助人为乐、为国奉献当作人生的追求……”在山东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一群可爱的孩子正聆听着退休干部熊子和讲述雷锋的故事。年逾七旬的他,已为驻地中小学校义务宣讲雷锋精神近20年,在八百里沂蒙这片奉献的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动人之歌。  相似文献   

5.
2007年语文高考全国卷语文(Ⅰ)第五题<总想为你唱支歌>一文中写道:"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在如今甘肃省的民勤县,北海如今已经"干枯".这样说是不对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苏武牧羊>一文对"北海"的解释是:"[北海]在匈奴的北境,即现在的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看来,苏武牧羊的"北海"并不在民勤,而北海(贝加尔湖)也并未"干枯".……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音乐种类众多,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陇南位于我国疆土的腹部,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白马藏族。白马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民歌种类更丰富,如:劳动歌、祝酒歌、祭祀歌、生活休闲歌等等。这众多的民歌充分体现了白马藏族的民族风情和特色的生活状态习俗。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说,石家庄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谁率先在这片热土上种下信仰的火种,燃起希望的光芒?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述石家庄第一个共产党员孙云鹏的故事。孙云鹏1882年出生在天津沈庄子一个鞋匠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十几岁时,书法就已小有名气。1905年,他应招到石家庄正太铁路总机器厂当了一名刨床工人,全家九口随之都迁到了石家庄。  相似文献   

8.
活动看板     
历史沧海桑田,时事轮换!也许我们不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也许我们不能完整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是他们献出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才铸就了红军长征不朽的丰碑,才换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承载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生活的这片黄天厚土,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一路涛涛而下,沟沟壑壑、层层叠叠中生长孕育出无数闪耀、智慧、文明的烙印。它们精妙地记录着、讲述着这片土地上面向黄河背靠黄土的人们,生息繁衍、悠远壮阔的历史画卷!华县皮影、凤翔泥塑、安塞剪纸、洛川毛麻绣、马勺脸谱、渭北面花等,无不向我们活灵活现、真真切切地展开一幅幅穿越时空的画面,它们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有温度。或温文尔雅、或浓艳炽热、或如潺潺溪流、或如咆哮江河,一次次撞击着我们,让我们  相似文献   

10.
寂寞花开     
苏武寂寞地走着,跟随心的指引。天际,泛起青白色的云彩。苏武停下来,摸索着坐在一片荒岩上,努力遥望着光明的远方。空旷的东方,一簇血红生生刺破苍穹,痛快地燃烧着。苏武周围的黑暗愈见明朗,天还在燃烧,却在刹那间涌出火红的太阳。苏武  相似文献   

11.
历史沧海桑田,时事轮换!也许我们不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也许我们不能完整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是他们献出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才铸就了红军长征不朽的丰碑,才换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承载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相似文献   

12.
想象的面纱     
葛磊讲述第一个故事葛磊讲述第一个故事::傍晚回家,我提着从二手书屋选到的一袋书,哼着歌心情愉悦地走进单元楼。楼道昏暗,如往常一样,我在楼梯上使劲跺脚,声控灯却没应声而亮。我皱皱眉头,怎么回事?打开门,屋里一片昏暗。摸索着找到门边的日光灯开关,反复摁几遍,日光灯也毫无反应。咋的,灯管坏啦?我借着透进屋的微弱光线,在屋内巡视一圈,摁遍所有开关,没有任何动静。  相似文献   

13.
《小学青年教师》2010,(5):F0003-F0003
滔滔卫河水,奔流不息,她是这片土地上一支流动的歌。苍苍大怌山,巍然而立,她是这片土地上一幅多彩的画。  相似文献   

14.
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述四川“普九”、“扫盲”的故事呢?15年来,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沉重与惊喜,让人悲喜交集……没有人说得清这15年来究竟有多少非说不可的故事仍在巴山蜀水间流淌;没有人记得住有多少非书不可的人物还在高原丘陵间默默穿梭……  相似文献   

15.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31):38-40
在每一篇小说的创作中,我都十分注重乡土气息和泥土味的渲染和描述。我生在川西,长在川西,深爱着川西。我熟悉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在我的笔下也无时无刻不在讲述它们的故事。就以  相似文献   

16.
《苏武传》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一般讲述时重点分析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不畏艰难利诱,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英雄形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气节教育。本文则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这篇课文,分析如何利用《苏武传》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友好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上,一个故事的反复讲述意味着什么?现代文学中还乡故事的讲述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个案.这中间,故乡形象的想象和拟构是还乡故事中最直观、形象的部分,比较而言,对还乡故事叙述语法的分析则相对潜隐得多,它涉及还乡故事的不同讲述方式,不同功能序列的组合,而这种不同的讲述方式和组合则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心理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西部文学作品,特别注重主题的厚重,读起来总有一种沉重感。作家刘志成的散文集《一条歌的河流》就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西部文学的这种主题特点和文化特质。如果说,作者在为这片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而又如此贫穷的土地唱着一首歌的话,那么这一定是一首深情而沉郁的歌。可以说,这就是这部散文集鲜明动人的思想情感基调。苦难的描写显然是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就是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作家。从散文集的许多篇什里我们知道他的贫苦出身,在西部农村的苦水里泡大,经过了许许多多生活的打  相似文献   

19.
白鸽     
<正>这片安逸的土地上,天很蓝,云很白。一只白鸽挥动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太爷爷躺在摇椅上,对坐在小马扎上的我讲述着一个尘封了多年的故事……"真是一个美好的清晨啊!"小永伸了个懒腰,披上衣服,穿起布鞋,就起床了。"那只母鸡应该下蛋了  相似文献   

20.
“请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下雪了,一片一片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