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极大地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了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若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路 《未来与发展》2012,35(7):95-9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巨大就业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国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途径以及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针对我国国情,国内学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制度缺陷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新时期,我国必须顺应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别从农村劳动力隐性失业问题、农业劳动力非农化与农村城镇化进程之间滞后的问题入手,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分析了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为制定合理性转移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黎平 《内江科技》1994,15(4):4-8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它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关系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范化和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农村离婚率上升和庞大的"留守群体".因此,这种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应该是阶段性的,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吸引返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异地工业化"的方法带动本地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民自主创业,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和就近转移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135-135,37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应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近几年黑龙江省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后,指出了把劳动力转移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形成的具体对策,进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提出了独自的看法,对本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文化创新与劳动力资源综合开发、营造国民待遇新制度体系、实施就业经济工程、国际劳务市场一体化、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创新金融支持系统等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战略与行动方案,为各级政府及部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琼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8):105-107
当前经济形势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重大挑战.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政府服务不到位、有关制度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快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恩施自治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恩施州实际情况和数据资料,分析了恩施州人口与劳动力现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11.
孙宁 《科教文汇》2014,(24):219-2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统计数据定量研究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归纳了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业化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一农业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虽然农村工业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是一条高成本、高产出、低效益的发展道路。最后在研究当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农业人口比例高、农业在业劳动力隐性过剩,形成了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能否缓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而制度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量化测度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构建了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决定模型,测定了各制度变量弹性系数的大小,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我国制度变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进朋  钟文静 《软科学》2007,21(2):124-127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后继乏力,城市和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缓,使得我国小农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趋尖锐,农业劳动者的资源难以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工业品需求的扩张和就业的扩大,进而又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种宏观胶着状态可通过微观主体重塑,即农业企业化经营和资本化运作,在一个企业内部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同时发展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此,政府必须给予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资源价值论对土地价值认识的比较分析,构建了融合两种价值理论的"农地完全价格"模型。然后将"农地完全价格"模型应用到农地流转价格中,构建了不同类型农地流转价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1991-2010年20年期间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的期刊论文,分别从时空分布、作者分析、关键词分析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探讨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从而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