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孩子叫路颖聪,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回想孩子从胆小到变得自信、活泼大方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父母要从赏识的角度对待孩子。所谓“赏识”,就是用欣赏、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坚信孩子是优秀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宽容孩子的不足,帮助和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父母的赏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在父母的赏识下,北京一个低能儿登上了世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就像阳光.凡是推行赏识教育的家庭和学校,孩子的心灵得到舒展,潜能得到挖掘,个性和成绩就会得到迅速提升和发展.父母要永远赏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最需要赏识教育,老师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庆香 《考试周刊》2010,(51):227-227
从《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我们看到有一种既神奇古老又普通新鲜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像父母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学会赏识学生。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父母都知道赏识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极尽赞赏之言辞。但很少有父母去赏识自己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赏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钻牛角尖,有点不符合逻辑,甚至有点离经叛道,但你听了下面这个故事,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全球第一CEO”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  相似文献   

7.
卓慧珺 《甘肃教育》2014,(17):97-97
正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步。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滴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是从赏识开始的。把赏识教育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赏识你的学生》這本书曾经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一个班主任,我感觉到赏识教育的伟大,赏识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赏识"——多么温暖的字眼,它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胜过自己,只有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超越自己。父母的爱给了自己的孩子,教师的爱却给了别人的孩子。那么,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班主任,究竟应该怎样关爱班里的每一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手”之家教理念会带给每一位家长以深刻的启迪。大拇指:表示赏识,意味着教育孩子要有恰到好处的赞扬。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就要学会赏识和表扬。赞扬能开启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食指:表示指引,意味着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我们喜欢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笔者认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正确的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父母自己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赏识在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包括父母的赏识、教师的赏识、领导的赏识等.在人的幼年时期,父母和教师是孩子人格、处事、人际交往等各项能力发展和成熟的榜样、引导者,同样也是毁灭者.两者之间如何把握是教育的关键.而赏识是关键的关键.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潜能.作为教师,请多给孩子一点赏识、多给孩子一点尊重,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吴朝霞 《教师》2011,(34):9-10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父母都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那么,从你自己身上挖掘出曾经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李书荣 《考试周刊》2013,(20):165-166
<正>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你的孩子"之举,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父母们似乎早已继承了祖先惯于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的传统,即使孩子有了进步,也会被要求"不要骄傲",要"好上加好"。因此,当赏识教育一词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教育各界乃至中国年轻父母们的广泛关注和共鸣,人们似乎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赏识。我认为,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兴奋剂,尤其  相似文献   

14.
<正>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中前行。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助孩子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一、赏识发自内心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奖,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其  相似文献   

15.
倪慧芳 《幼儿教育》2001,(12):30-31
经常能得到父母与老师赏识的孩子,他们往往对自己充满自信和自尊,而且能以更高的热情去接受新的事物。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会赏识孩子,请读下面四篇章。  相似文献   

16.
赏识三须     
赏识与激励,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指路牌”。这是许许多多父母的深切体会和经验。赏识与激励,一须把握时机,二须注意尺度,三须态度真诚。这也是许许多多父母的深切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好娃娃是夸出来的。给学生多点赞赏。多点宽容,就会使孩子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夸奖即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的总结。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取得成功。赏识教育是孩子不断取得成功的金钥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领略到赏识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杨来仓 《教师》2008,(24):22-22
子女成长与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父母要赏识孩子的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创造环境让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时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最终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常玉华 《家庭教育》2013,(12):10-11
时下,翻开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杂志,发现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赏识教育”,一些教育专家也常常把“赏识教育”挂在嘴边,提出“教育必赏识”“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等口号。有些父母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不错,但是,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的夸奖和赏识仍有可能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183;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受到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结果会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