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性视野下的技术创新实践呈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表现在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唯经济性与单一性及价值危机的凸显。后现代主义从"关注他者"、"深生态"等角度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提出新的诉求,即后现代技术创新应该是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并且在"真善美"的统一性中体现着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和谐性。基于此,可以从"经验"的方法、"游戏"模式、社会文化的形塑、程序的民主性等视角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合理的知识流.本文在分析知识流的内涵、结构、分类和性质的基础上,刻画了技术创新知识流的层次,构建了技术创新知识流的结构模式和基于知识流的技术创新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推动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丁峰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21-124,129
后现代性一直是一个远未定论的问题。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中,"主体的黄昏"或"主体之死"是否意味着主体性问题的消解,对此问题的判定直接关系到自"启蒙"以来的哲学根基。作为对后现代性之主体判断的一种回应,文章通过主体理论的一般性梳理,实践主体的演进和"生成",来探讨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和主体存在方式,以此批判"主体的黄昏"否定性判断。同时,通过对目前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探讨,指出该问题研究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是生态文化的基本要求,而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从多个层面为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这种关联中把握并推进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变革。  相似文献   

5.
首先描述了多专家系统的特点和整体结构,并针对多专家系统的管理和控制问题,详细介绍了"管理控制知识"这一概念。它是多专家系统的特有知识,用于对多个专家系统的合作和单专家系统的执行过程等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管理控制知识的描述定义、分类、获取和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技术创新和知识资本累积的相互关系分析出发,提出知识资本的累积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知识资本的累积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主体及其创新动力,从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内部和外部、存量和增量对知识资本进行分类,由此展开对知识资本的累积模式的系统分析,并基于知识资本的不同层次,构建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资本累积模式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研究通过并购协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结构。运用战略地图的理论方法,梳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技术知识协同—供应链流程协同—市场协同—技术创新能力"的并购协同机理结构。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协同机理结构分为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协同、供应链流程协同和技术知识协同4个维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协同维度描述了战略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是滞后维度;供应链流程协同和技术知识协同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密切相关,是领先维度。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协同机理结构中各维度之间,通过内在因果关系形成完整体系。该机理结构形成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框架体系,为汽车产业并购协同提供了模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蒋军锋 《科研管理》2012,33(5):26-37
本研究通过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确定知识-信息-知识相互转化在技术创新中的微观机制地位,以信息作为技术创新中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载体,并以此展开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构建。本研究从技术创新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理论分析框架和概念组织三个方面来阐释基于知识时空的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认识功能与纲领功能。首先确定基于分形的不同层次相统一的技术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其次以知识时空作为视角,建立技术创新的知识时空特征与信息流特征相联系的参考坐标系统,并进一步探讨以张量分析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综合三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研究相关概念的层次组织与展开,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概念体系。本研究为融合技术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张恒波 《科教文汇》2011,(33):189-190
总结高校存在消防意识和知识技能缺乏、制度不落实、隐患存侥幸等12方面的问题,提出分层次、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制,力争"一岗一规程"、"一栋一预案"等7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软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的战略观点,将技术创新的软性影响因素即组织文化、知识整合、内部社会资本等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并以华南地区的148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组织文化和内部社会资本通过知识整合影响技术创新;知识整合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绩效。本文的结果有利于正确认识模型内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同时也为企业如何运用组织文化、内部社会资本、知识整合来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汪晓梦 《科研管理》2014,35(5):38-43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构建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合肥市作为分析案例,根据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着协同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本研究立足区域协同视角,基于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极点化协同创新、层次化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协同创新三种创新发展模式。以陕西省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陕西省内外部环境数据,利用Topsis方法对创新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得出陕西省科技园区应采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指导科技园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研究制约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基于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从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角度,主要考察了自主创新、协同研发与外国技术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研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外国技术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差异在进一步缩小;教育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作用,这表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改革教育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内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快速获取高新技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内研究文献的梳理,探寻现有研究脉络,明确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研究发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但存在研究领域有限、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相对单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产出、科技创新驱动效益、科技创新驱动资源、科技创新驱动支撑等4个子系统创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修正G1法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及可拓综合评价方法,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视角,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福州市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6年间福州市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低、科技服务水平较差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美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借鉴其阶段性人才成长规律的有益经验,并针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育体制僵化、科研管理缺失、大学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我国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完善科研资助体系,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host country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export success of local firms as main determinant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spending by foreign affiliat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succeeds to partially explains why previous studies show mixed support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from foreign affiliates by estimating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reshold level. Using data for majority-owned foreign affiliates of the US parent companies in 32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the period 1966–2000, the panel data models have two main results. The first result is that the host country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export success of local firm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spending by foreign affiliates. The second result is that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not attain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reshold level in order to obtain positive technolog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affiliates.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代表了该区域竞争力和社会活力的强弱,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应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方法,评价了2010-2015年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存在城市间创新能力不平衡、教育科技支出少、知识未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