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诗作为一种独立的体,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且是一个复合的结构系统。散诗最重要的审美属性是心理特性。章基于对散诗的这种整体观照,并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散诗有别于诗歌和散的个性美学特征,即审美视角的内向性,形象构筑的意象化,“韵在骨里”的节律美。  相似文献   

2.
所谓诗歌的意象,是指主体(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会和契合.换言之,它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说得再简洁一些,就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它是诗的语言,诗人往往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3.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诗的意象特征,离开意象的诗毕竟是不可想象的.作为诗的意象,它是生活幻象与经验表象的凝结,富于质感.从这一层意义出发,我们认为诗意境的展开就是意象在空间的层次的有机分布,这种分布甚至在诗歌表层形态空间就表现为一种结构,并直接地表现为一种视觉审美过程,这种视觉审美过程的终点就是诗形象的生成.而深入视觉审美与诗形象之间关系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诗形象内质层次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诗歌的意象。所谓诗的意象,是指主体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汇和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意象、比喻、象征以及诗的内在韵律强化感情的运用是写诗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怀古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座高峰,残宫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常被用于晚唐的怀古诗中,诗人借此表达他们对人生空漠、繁华难恃的感慨,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残宫意象较多地出现在怀古诗中也是深深契合晚唐诗人在衰世的阴影中形成的审美心理,表现出一种富于哲思而内蕴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审美客体审美价值的主观客观性、审美价值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及和谐美与缺憾美的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试图阐明“美就是客体的意象与本体个性情趣的呼应与共鸣”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诗歌意象形成机制及其接受心理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现代诗歌意象形成机制及接受心理特质,可沿着三个视角切入其中:即由主观意念情绪体验而孕育艺术图景,形成内视意象;由客体物象,折射抽象之意而形成外视意象;由主客体贯通,主体客观化、客体情意化而形成内外交融意象。意象形成的这种主体与客体交流,主观情态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的机制特征,施之于接受主体则产生意象的感受性、多极性和虚幻世的审美特征,从而使诗的意象机制具有一种特别灵动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人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及其奇崛冷艳的特征。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意象,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透过意象这一审美层次,我们可以了解李贺心灵深处的情感活动,进而把握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有他独特的感觉和想象习惯,从而在意象使用上也会有自己的侧重面”。下面我们试从李贺诗歌意象的选择、组合与创造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作为开一代诗风的浪漫主义诗人,不仅创立了浪漫主义新诗理论,而且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读者通过对其诗作<丁登寺旁>的审美欣赏,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特质除了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他的诗还有一种对自然的美的深思以及宁静的吸收,继而生发为理性思辩的哲思.读者与诗人的审美心理越是相融相通,就越是能丰富和深化这一审美欣赏过程.  相似文献   

11.
袁玉红 《职业技术》2007,(2):110-110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意象、比喻、象征以及诗的内在韵律强化感情的运用是写诗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忠玲 《教师》2010,(21):68-69
所谓诗歌的意象,是指主体(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会和契合。换言之,它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说得再简洁一些,就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它是诗的语言,诗人往往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3.
意象即意中之象,也称”审美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简单地说,指诗人心中的物象。它是审美主体(人)对审美客体(物)进行能动反映的产物,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的有机统一。诗歌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我们要鉴赏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意象和意象化辞格的定义、特征以及意象化辞格的审美效应、思维活动流程及其心理基础作了细微的探析。文章着重从心理和审美的角度,通过意象化辞格具有的情感驱动性、拟态描写性、扩张超越性、感物指向性和相应的神韵美、怡情美、空灵美、意趣美等特征,去透视其思维活动流程,并分析这一活动流程的心理基础:知觉的变异、心理的幻觉、心象的虚拟。最后指出:意象化辞格源于主体的变态心理感受,是主体审美直觉幻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诗歌意象的叠加组合,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意象叠加就是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诗歌意象叠加是一种颇具审美效应的意象表达方式,它的审美认知机制是凸显意象,引起审美注意。借助词语缺席,召唤解读欲望,启动“完形感知心理”,运用审美经验,展开审美联想,实现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6.
广告意象是当代广告创作的一种常用手段,它与文学意象在审美月的、审美体验、审美形式上有着质的区别.广告意象的真是一种立足于信息真实的虚拟真实,广告意象的善是基于功利性的社会文化的善,广告意象的美是一种仿像美.  相似文献   

17.
人们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美感的生成原因时,着眼点皆放在审美客体作为总体引发的审美主体的愉悦感的追问上,这是不够全面的.其实,美感的生成在于省略.即由于主体生理上的有限性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主体在审美时省略掉客体丑与非美的因素信息,而能动地接受美的因素信息并进行转化在心理上引起愉悦的感受.审美的省略方式分为两种直觉式省略和有意选择性省略.  相似文献   

18.
李琴芳 《考试周刊》2014,(14):31-32
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本身有作为审美对象的有利因素:人物形象美、环境描写美、社会生活美。利用小说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有以下策略;以声传情——感知审美客体;积极想象——锻炼审美主体;准确理解——产生审美共鸣;对接生活——拓展审美范围;灵活创造——升华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9.
结果期待意识对《红楼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期待意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红楼梦》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民族审美心理。从《红楼梦》看,曹雪芹具有强烈的结果期待意识,所以,他便以章回体、全知视角、纲领(前五回)、诗、词、曲、灯谜、酒令、对联、梦兆、事兆等多种形式不厌其烦地满足读者这一审美心理。而这种审美心理也使《红楼梦》在人物出场、叙事节奏的安排(急用缓笔、中断情节进程)、心理描写等艺术技巧的选择上迎合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同时,《红楼梦》大量续书的出现,红学中索引、考证、探佚等诸流派的产生,也无不体现了结果期待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审美心理学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夸张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求异心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并根据其心理机制,论述了英语夸张辞格创造出的形象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