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2.
波尔图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中国武术能够在此兴起,功劳应归功于师兼泰体育会创始人钟爱武先生(PALO ARAUTO)。他从80年代起赴澳门拜潘促君为师学习中国传统舞龙、舞师及南拳等,多年来从不间断。近年来又带领学生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学习长拳、刀、枪、剑、棍、南拳、南刀、42式太极拳、剑等国际竞赛套路及传统拳术。由于他们能勤学苦练,积极参与国际赛事,在1996年12月罗罗马举行的第六届欧洲武术锦  相似文献   

3.
陈氏56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研究院根据传统的一、二路陈氏太极拳中提炼出来的新编竞赛套路。有幸跟阚桂香老师学习,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近十年教学中的体会和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4.
1、传统武术的普及率不高 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武术之根。然而,就是这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国粹,在国内学习的人数还不及我国总人口的5%,稍作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5%的学习者之中,青少年大多练习竞技武术或规定套路,中老年人主要练习24式、48式、42式竞赛太极拳套路及相应的太极剑。中国武术门派百余种,拳法不计其数,而真正在习练这些拳法的却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5.
申云 《武当》2003,(2):17-17
本文就24式、42式、48式、88式等太极拳套路的音乐磁带(口令带)中的起势和收势口令发表看法。其音乐磁带是指“中国太极拳·剑音乐(口令带)”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1998年以后出的修改版,李伟才、朱富华、奚耿虎、陈汇康作曲;刘德萱口令。并参照《太极拳运动》(修订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编,1997年1月印刷.和《42式太极拳·剑.附竞赛规则》(1993年版)等书上的动作,以及李德印、李春莲编著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音乐曲谱(李伟才作曲)。  相似文献   

6.
国家42式剑竞赛套路,全套42个动作,其中独立步有11个,其编排合理、动作规范、造型优美。每个动作的设计不论是从武术的攻防含义、健身原理、还是武术基本功的检验来看都编排得十分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从竞技方面来说,五十年代设表演奖,六十年代有比赛,七十年代安排表演赛,八十年代正式确定为竞赛项目,仍设表演奖。从整个历程来看,有曲折和反复,但最终取得了进步。尤其是1958年制订了武术竞赛规则和编定了刀、枪、剑、棍、和拳五项竞赛规定套路之后,武术的竞技性和技术规格化日渐增强,自选套路中的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5年4月2日,以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为团长的中国武术太极拳代表团一行35人,参加了在日本神奈川县海老名市举行的第6届中日太极拳交流比赛大会。 此次大会与以往几届一样,设太极拳(42式综合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和太极剑等7个项目,共设14块金牌,中国代表团撷取了12顶桂冠。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国际化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永辉 《体育学刊》2006,13(3):58-60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1)中国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2)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3)要维系武术传统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4)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更适合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名家信箱     
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练习杨式太极拳17年了,但有两个动作我一直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一是杨式竞赛套路里的第四式提手上势,二是第七式手挥琵琶。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崔仲三答:杨式太极拳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竞赛套路,其动作名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动作劲力的要求。比较形象的动作名称就是白鹤亮翅。在这些动作名称中,有的注重技击手法的表现,比如搬拦锤;还有的是对劲力感觉的提示,比如手挥琵琶提手上式等。太极拳虽然有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的区别,但是,其内在的动作感觉是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11.
武道珍言     
《武当》2011,(12):1
中国武术目前大体可分两大阵营,一是民间各传统门派及拳种,二是官方和学院派专业做的竞赛套路。前者是民间草根,各自为阵,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的产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武术套路,传统文化是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少林功夫的表现形式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林功夫是通过中国武术得以具体表现,成为中国武术文化有力的象征。中国武术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历代战争活动中,以生命为代价积累起来的、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并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因而,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思想(哲学、道德、兵法、医学、宗教等)。  相似文献   

14.
一、昌翻韶分…襄一武当秘传功夫系列由游玄姐讲解示范武{当玄武棍48元Z双碟;醉八仙剑48元/双碟:丹,剑48元/双娜;太乙通遥塞48元/双碟;太乙拂,尘32元洋碟:内丹养生术32元/单碟;武当秘,传功失欣盆32元/单碟。 中国武术一创断套路(王德明)118元单碟 峨绷武术系列由吴值良讲解示范:峨嵋十 二拐望2元举碟:峨嵋拍打功22元单碟;峨嵋盘功22匆单码;黄林火龙拳22泪单碟;峨嵋板凳举22习单碟;峨嵋枪夹相犯2元单碟;峨相三节相些2习单碟;峨嵋夜战刀22沁单碟;拳械套路欣赏22元/单碟。峨媚八仙剑(丁璞),,8元洋碟传统娣袍剑(丁璞)·-···..18元,单碟传统6…  相似文献   

15.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58-58
由辽宁省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辽宁武协太极拳研究会承办的’99辽宁省首届“六陆杯”太极拳(剑、推手)精英大奖赛,于 1999年9月 2 5~ 2 6日在沈阳隆重举行。 竞赛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器械、太极推手、太极技术、全能。太极拳包括42式竞赛套路,陈、杨、武、吴、孙竞赛套路及传统套路。来自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等13个市代表队,一百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角逐。经过两天的拼杀,沈阳的李文利、陈桂红分获男子3项全能冠军;在太极推手男女共15项中,展开了激烈竞争,最后铁岭唐超获男子80公斤级冠军;沈阳王…  相似文献   

16.
孙式太极到单练套路分上、下两路。上到套路从第1式起势至第38式鹞子翻身止;下剑套路从第39式单举鼎起至结束止。上、下剑合而为一可单练,分而练之互为攻防。上剑套路身体直立.脚跟并拢,脚尖人开成45度,左手持剑,剑靠左臂后,两臂自然下垂,两国向前平视,平心静气,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图1)。两手同时徐徐抬起,手背朝上从身体两侧向前各划半弧至胸前两手在胸前相遇,此时到斜横胸前到尖指向左后方,当两手交叉时左手顺势接到,然后右腿向后直撤一步.两手再循原路线向左右分开,回到身体两侧至两协处,剑尖向前,到高与腹齐,两手…  相似文献   

17.
正张静(1964-),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体育高级教师,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父(张希贵)学习武术,三十余年基本上掌握了多种传统武术套路:长拳、短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鞭杆、刀、剑等浑元武术拳法;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武术比赛,均获佳绩。2007年参加首届国际传统武术邀请赛获得浑元形意拳、浑元太极拳和散手拳三项第一名;多次参加省武术比赛的竞赛及裁判工作,五  相似文献   

18.
武宣 《中华武术》2001,(2):39-39
2000年12月23~3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了全国武术套路教练员培训班。28个省、市专业队的62名教练员参加了培训。第一阶段针对九运会增设的项目。九运会武术套路共设12枚金牌:男、女长拳(自选和国际套路规定长拳)、枪剑、刀棍、太极拳剑,女子南拳南刀、男子南拳南棍。第二阶段针对新编国际竞赛套路(长拳、刀、枪、剑、棍)。  相似文献   

19.
韦公远 《武当》2012,(8):13
笔者居所楼前有一块练功场地,每天清晨有几十名练拳者在一名老者的带领下习拳练剑。他们从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始练起,继而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个早晨下来至少能练习五六种套路(拳、剑),练完后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见他们会演练如此多的套路,笔者虽习拳十几年也自叹弗如。一日,笔者与其中一位习拳者闲聊,问:"太极拳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国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既要维系武术传统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更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