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是写作之本。写作的原则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要引导到生活实践中去寻找素材,为写作开发源头活水。可以从"观察实践、动手实践、活动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正>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过而不歇。"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然而,生活的中总是精彩与平庸同存,丰富与枯燥并列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一、培养观察力,从自然中发现具体真实的写作素材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观察是人们了  相似文献   

3.
韩俊辉 《家教世界》2013,(8):156-156
在日常教学中,切实加强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的能力。从二年级起应当训练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又可以为作文提供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激发兴趣,指导观察1、观察生活,言之有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留  相似文献   

4.
刘艳茹 《考试周刊》2013,(29):54-54
在写作前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为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对作文畏惧的心理,要注重从培养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刚开始写作文,可以适当放宽或降低要求,只要学生能将句子写通顺,意思讲完整,表达有一定的顺序就可以。实践证明,寓乐于写、寓写于乐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实际,能把学生从写作之"苦"、教师从教之"难"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正>1.引导学生细读关键词,读出独特情思。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细细品读,慢慢玩味,寻得"我"的影子,读出"我"的境界。比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四个句子分别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笔者从修饰语角度,用三个问题"鲁迅用了一连串的词组来写百草园,分别写出了百草园什么特点?""这些词组和写‘乐园’有什么关系吗?""你觉得哪个词最能突出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展开对"碧  相似文献   

6.
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遇到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事,什么是最熟悉的事?对于学生来说,莫过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了。但真要他们动笔写作,他们往往又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真是学校生活单调枯燥,没有什么好写的吗?当然不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  相似文献   

7.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的材料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书本.对于初中部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来说,要获得写作的材料主要是依靠对生活的细致周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米”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得不到材料,作文当然也就写不好.写作就是写生活,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所以说观察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作文的第一课,一定要抓好.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意义何在?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把这个民间传说的故事写得娓娓动听,有声有色。显然鲁迅是带着很大的兴味来回忆这个故事的。他认为这个故事是百草园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是他的乐园的一个方面。童年的鲁迅感到这个优美民间故事的魅力,长大以后,更理解它的实质:人们要时时警  相似文献   

10.
要有效地提高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使其愿意写作,应该和语文核心素养同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使其作文时有材料可写;重视"说"与"写"等,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许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观察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想要学生喜欢写作,获得快乐,尝到甜头,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在生活中用心体验,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相似文献   

12.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写记叙文常常要写到场景。写场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很好的可供借鉴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场景描写,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其特点:点面结合,笔触细腻。这个特点,非常值得初学记叙文写作的同学们学习。所谓点面结合,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整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可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文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选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在回忆中生动表现童趣的文章。"从……到……"的结构表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的转移,也预示着由一种心灵空间进入另外一种心灵空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自然趣味有别,"前者是一个大自然的空间,一个民间文化的空间,后者则是一个学校教育的空间"。这个空间就不如百草园那样无拘无束,而是要背诵经书、写作八股文的地方。因而相比之下,三味书屋充斥了学究气,就  相似文献   

15.
要想使学生在写作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内心,引发共鸣,而且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真实"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它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大难点,为了确保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平常的习作课堂教学中应力争做到: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聚集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生活,指导写作方法这四点。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写作兴趣增强,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朵 《学苑教育》2024,(5):52-5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当前发展和后续发展。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不怕写作,甚至感到写作的浓厚兴趣;其次要指导学生从平常的生活观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再次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有亮点,要倡导写实的青春化风格,倡导青春化写作,即能够从青春的视角表现出青春的生活和青春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所谓“从内容人手”,即让学生弄清要写的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如何“从内容入手”呢? 1.培养观察能力,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把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第一步就要靠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的是亲眼见、亲耳听、用手摸、用心想。既要观察自然界的万物,也要观察社会生活广角。间接观察指的是通过博览群书,观看影片、声像、画面,对客观事物产生间接…  相似文献   

19.
"实际生活的准备"阐明了写作中观察、感悟生活的重要性,它是写作的根本。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是作文的起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低段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具体写话活动进行之前,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材料,完成"实际生活的准备",学生才能"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心灵的震动,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从写作中感受到作文苦中有乐,乐中有甜,其乐无穷,进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呢?一、勤于观察,激发写作兴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海洋,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