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强 《教育探索》2002,(3):63-64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念、资源观念和环境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特续发展战略,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的可特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现、资源观、环境观、科学现,形成良好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3.
赵连明 《地理教育》2014,(Z1):31-32
正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准确理解环境与人口容量、人口迁移打下良好基础。教材首先以"历史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问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措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今,不断变化的全球学生流动格局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包括:人口情况、经济的增长和衰退、高等教育的扩张、移民政策和留学目的地国家严格的监管环境、政府设立的奖学金项目,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更加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和补充有关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绪论”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初步建立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学观念。在“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某种消费水平下,保证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最高人口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复杂,地区差异明显,各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量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我国人口迁移起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类不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主题阐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三框内容(见课本第54页至57页)。第四课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国策和三大发展战略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三大基本国策即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三大发展战略即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三大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明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掌握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出发制定的三大基本国策和三大发展战略内容,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做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人类栽培野生植物和改良作物品种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更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原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食品问题开始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我们常说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超过世界20%的人口。现在人口虽然初步得到控制,但耕地却一年比一年在减少着。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也就是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可耕地的范围,迅速地发展农业生…  相似文献   

12.
赵瑛 《科学教育》2004,10(2):64-64,F003,F004
生物学与环境密切相关。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植物知识与环保知识联系起来,本课进行了一番探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体验、感悟和实践中,结合自己现有的学识水平,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植物在净化空气中所起的作用,建立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3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材料二:世界人口如果以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  相似文献   

15.
倪耀  黄志刚  张琴 《宁夏教育》2000,(11):43-4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特定的环境为基础的,环境良性发展,则促进人类发展,环境恶性发展,则阻碍人类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生存。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和排放的数量、速率与日俱增,环境同题愈演愈烈,已成为困扰“地球村”人类的难题,尤其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环境同题就更是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虽然它奇迹般地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但在世纪之交的崛起中,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7.1%和7.1%,进入世界较低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仍面临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大人口观念这个高度来研究人口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机遇及收益,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德国李比希大学的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在实习地点选择及教学内容安排上,紧密联系农田杂草管理、莱茵河故道植被生态恢复、及山地牧场经营等实际问题。这些内容多样、主题突出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多样性组成特点,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长与分布的影响。此外,介绍了该校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并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国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情况,拟对我国及惠州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进行初步分析,以利于了解我国及惠州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