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世事总是那么令人难料,就像几句诗说的: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然而和阿东上下铺睡了一段时日后,我不得不承认:你睡在阿东的上铺/终究会练成盖世无双的睡觉神功/你夜间不得已选择了清醒/白天上课时也就选择了迷糊。 不知是听了哪位老师的良言忠告——音乐益智,于是乎,阿东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总是“响应老师的号召”。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家伙对杰克逊又是死心塌地的崇拜、歌声如鬼哭狼嚎而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作者刘震云,在一场名为"文学之夜"的活动中,被记者问道为什么喜欢刻画底层小人物时,他反问了一句:"谁不是小人物?"随后,刘震云表达了他对"底层"的认识,"如果要用底层这个字眼,就意味着有中层、有高层,这样的社会阶级划分我不能认同。我觉得高层的看法、思想是不普通的,而这些高层的看法往往来自于所谓  相似文献   

3.
我叫戴峰.是2008年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江苏省如皋市团市委副书记、东陈镇双群社区党总支书记.在我读中学时,有两句名言给我印象格外深刻,一句是法国的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句是中国的屈原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4.
正编辑提示:学生出现意外时,教师需格外谨慎。早晨,同事打电话给我,说阿星出了一点事。等我赶到医院时已经处理完毕——阿星头上缝了两针,戴了一个网兜,安静地坐在长椅上。家长都还没有来,我简单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他昨天用汽水袋喷水玩,结果水滴到楼下三年级的阿东身上,于是,今天早晨阿东就等在校外拦住阿星追打,阿星的头一不小心磕在水泥台阶上。我和阿东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让  相似文献   

5.
我和阿东是同班同学,也是竞争对手;班级第一的位置不是他的就是我的。如果我第一,那一定是因为我的语文比他考得好。如果他第一,一定是因为他的数学考  相似文献   

6.
庸者常乐     
裴国华 《教学随笔》2008,(12):38-38
有时感觉丰富多彩,有时感觉无聊透顶,这何尝不是生活?当我抓破脑皮苦苦思索时,朋友手拿一副球拍走过来,对我说:"庸者常乐。"庸者常乐?我笑了笑,答了一句:"或许吧!"朋友失望地走了。"庸者常乐?"我反问自己。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上看,"存在句"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应是"存现句"的一个下位类型。从句法结构上看,其完整的句法结构应为"处所名词+有/是/V+名词",对于一般"处所名词+V+名词"类存在句不但要看它的句法结构,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才能确定,如果说话人侧重于叙事,则是一般的叙事句,如果侧重于描写存在状态,就是存在句。一个句子句首主语位置上不是处所名词而是时间名词时,只有在句首主语位置上也能够明确地补出处所方位词语时才能看作"存在句",否则则不是。  相似文献   

8.
台湾电影《大野狼和小绵羊的爱情》里阿东向助教小绵羊的爱情告白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告白方式很特别,不是偶像剧里肉麻得要死的情话,也不是韩剧里富家子弟挥金如土制造的浪漫,而是一种很普通的方式——传纸条。看他们传纸条,我就不由得怀旧起来,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诗中的一句,我曾经是那样地喜欢这句诗,也一度以为,这句诗说出了生活的真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10.
"学术"交流     
我和阿东是同班同学,也是竞争对手;班级第一的位置不是他的就是我的.如果我第一,那一定是因为我的语文比他考得好.如果他第一,一定是因为他的数学考得比我强.也就是说,我较擅长语文,他较擅长数学.  相似文献   

11.
读书真好     
每当我做完作业时,便会从书柜上取下一本书,陶醉在书的情节之中,那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犹如跳动的音符在我心中荡漾。读书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从书中,我认识了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刻苦钻研的爱迪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这些著名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读书万卷?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不但是伟大  相似文献   

12.
"学术"交流     
我和阿东是同班同学,也是竞争对手;班级第一的位置不是他的就是我的.如果我第一,那一定是因为我的语文比他考得好.如果他第一,一定是因为他的数学考得比我强.也就是说,我较擅长语文,他较擅长数学.  相似文献   

13.
周国平 《当代学生》2014,(12):21-22
正悦荐能够珍惜往事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我所理解的珍惜往事,并不是一种紧紧怀抱过去、不愿举步向前的怀旧态度,而是携带着过往的美丽,呵护当下的生活方式。我最欣赏周国平先生的那句——"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当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加快时,我们都习惯于以丢弃过往的代价来换取前行。而对于正准  相似文献   

14.
<正>同学们写人,一般会写熟悉的三种人:同学、亲人、老师。《我的"修辞"外公》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写出了一个"趣"字,读了令人难忘。我的外公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语言学家,但是他却十分善用各种"修辞"。我来列举几个事例,让大家瞧瞧我外公的"修辞"本领吧!"修辞"手法一——夸张我的外公最擅长这种"修辞"了!那些"夸张句"没有一句是不夸张的。比如说我吃饭,吃了15分钟,外公就  相似文献   

15.
老师常常告诉我们:父母的爱不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是我们悲伤时得到的一句安慰,我们寒冷时获得的一个温暖怀抱。我也记得有人曾说过:父母的爱就像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可我却曾经幼稚地想离开父母独自去探险。  相似文献   

16.
一、"It was+具体的时间点+when..."表示"当某事发生时,是几点钟或哪一年"。此句是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而不是由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  相似文献   

17.
正我爸至今记得我小时候的一句"名言":"你们都不知道吗?鸡蛋有毒!"这当然不是我在哪儿听到的,也不是真的,而是讨厌吃鸡蛋的我自己发明的。是的,我就是"绝对绝对不吃鸡蛋"的那个孩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变得酷爱吃各种鸡蛋:单面煎,荷包蛋,鸡蛋羹,煮鸡蛋……包括吃韩式拌饭时,我总会先"干掉"那个本来应该拌饭用的半生不熟的鸡蛋。唉,如果让小时候的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得有多感叹这人"服毒"的勇气啊!  相似文献   

18.
八、观察断言句 可观察物以这种方式--"每当这样,就那样"组成的普遍性,就是我所称的观察断言句.它是由观察句组成的."每当"不是用来具体化时间,也不是用来量化时间.它是用来表示先于任何对象指称的不可还原的普遍性.它是关于这种效应的普遍性,即某观察句里所描述的情况总是伴以在另一观察句里所描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当人们问我多大年纪时,我答以"虚度年华八十四". 俗语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这个"无神论"者对这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话不信了,我不是还活得好好的?今年的正月初一,我又长了一岁,进入86岁高龄了.我还要等着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呢!  相似文献   

20.
案例: 转来的女生很特别 如果不是与小许父亲的一次长谈,我或许到学期结束都不会注意到班级中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女孩.在我的印象中,小许是一位文静、淡然的女孩,是那种不张扬、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从建平中学转来一个月了,她的生活、学习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她父亲的谈话确实让我回忆起在脑海中闪过却不曾定格的画面:当同学为学农时班级拔河比赛屈居第二而伤心落泪时,她那种旁观者的淡漠;当女生们在为<我为歌狂>里哪个男孩更酷而争论不休时,她那句"幼稚、无聊"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