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荒”、“质量荒”.从“民工荒”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必须确立新生代农民工是重要人力资本的共识,破除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劳动力自身发展的社会保障,增大以培养现代产业工人和新市民为目标的教育投入,加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2.
民工荒的出现是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直接产物,出现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功不可没。民工荒的出现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冲击,其背景独特,形势严峻,范围广,缺口大。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平 《天中学刊》2011,26(1):59-64
从国家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个层面剖析,民工短缺只是局部的、暂时的,"民工荒"只是"结构荒"、"质量荒"。"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它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造成的用工不足,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需求又能外出的劳动力数量有限。单独从某个角度分析"民工荒"是不全面的。"民工荒"现象的形成,既有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因素,也有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既有直接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因素;既有经济、社会的因素,也有人口、观念的因素,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民工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其背后隐含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体现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理念和公平制度环境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1.5亿的中国,从2004年初直至2005年,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竟然出现了“民工荒”。虽出人意料,但又有其经济、社会、文化及政策方面的必然原因。它已经并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工待遇、企业进行转型或转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应对“民工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期出现的大范围的“民工荒”是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提高农民工工资,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经济结构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民工荒”。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与农民工培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是我国特定地区、特定阶段出现的暂时性的劳工短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给农民工培训提出了必然的要求。按照经济学中难以伪造的原理,农民工的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农民工的培训要坚持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代替“民工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民工荒”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又存在着深层次体制因素。消除“民工荒”现象,一要积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二要促进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四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解决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一词本身的矛盾性折射出了这一特殊社会群体隐含的社会问题,从就业理论和就业年龄结构的视角分析,“民工荒”的出现乃正常现象。在现实中,“民工荒”伴随着“民工慌”,但是,解决这2个问题却面临着一定障碍,必须国家、企业和农民工3方共同努力,农民工需要提升素质、企业需要逐步产业升级、国家需要对相关企业扶持政策和人口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其中,农民工素质的提升方面国家责任大于个人和企业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升级必须稳健,同时明白,产业升级过程中周期性的“民工荒”还将出现,这会促进产业升级和民工素质提升,是一种良性循环,不必担忧。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民工荒”与民工教育是我们在转型时期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象和教育命题。本文从教育和熟人社会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然后提出相应策略,即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使农民工逐渐告别“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向被称为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的中国出人意料地爆发了"民工荒",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近年来资方仍旧处于优势地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农民工地位上升的条件,然而这些有利条件不等于农民工已经摆脱权力弱势地位,而且资方在权力运用方面也没有根据权力结构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民工荒"则是农民工自发调适权力结构和权力运用以求达到平衡的结果。从社会交换论看,要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重塑社会交换关系以求得权力结构和权力运用的适配。工会建设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途径,但是由于工会组织存在许多问题,如果要让它担此重任,还需进行恰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三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农民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转型时期,其“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复杂性与不适应性,导致角色错位与冲突,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频繁发生,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三德”教育是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难题,更是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有阶层,是农民身份与工人职业的特殊结合。当前农民工工资水平总体偏低且拖欠、克扣现象严重,这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数量供大于求、农民工可接受的工资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相关,为农民工创造公平的就业条件,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强化农民工教育、改善维权途径,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培训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实行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阳光工程。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培训仍然存在诸如主观认识不足、资金相对短缺、监管力度不够、培训法规缺乏等问题。基于公共物品、社会正义和服务政府的理念,政府必须作为农民工培训的主要义务主体。农民工培训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应当依法制定培训规划、健全政府投入、加强培训监管、完善配套法规和推行"培训券"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政治权利是实现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的有力保障。农民工在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缺失,与他们政治权利的流失有莫大的关系。农民工参政权的流失主要表现为村庄的政治参与低效甚至虚置,与所在城市社区的公共管理基本上无缘,打工单位无意见表达的渠道。农民工参政权流失与我国缺乏尊重公民政治权利的文化和传统、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经济和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以及农民工自身的经济文化组织资源的匮乏等因素有关。维护农民工的政治权利,通过政治权利促进经济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应该覆盖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农民工,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权利,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为非农职业者,他们同样面临城市职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国家有义务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意义重大,却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但只要转变观念,深化制度改革,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是绝对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民工慌"与"民工荒"作为当今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民工慌"到"民工荒"的演变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策走向等更深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持续出现的"民工荒"有悖于经济学常理。"民工荒"与我国劳动力依然过剩现象并存,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同时,这种"民工荒"的现实悖论,也预示着我国多年来以低福利的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时代即将结束。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提升温州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对温州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温州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存在政府职责缺位、培训质量低、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需要落实政府职责,提高培训实效,实现多元化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支持和打工妹的城市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访谈的基础上考察了打工妹社会支持资源的占有和使用状况以及对她们城市融合的影响,指出打工妹的城市融合过程实际是一个有社会制度、支持网络和个人资本三个层面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