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腐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犯罪所得资产的转移和藏匿也变得多样化,使各国打击腐败犯罪有了新的重要意义。同时,建立有效的资产追回机制,全面追回境外腐败资产势在必行,但在实践中却因法律等方面的障碍,追回腐败资产面临重重困难。《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五章确立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为腐败受害国破解追回腐败所得资产难题提供了重大转机。我国作为腐败犯罪的一个重要受害国,应当加紧研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有效利用“资产追回机制”追回外流的资产。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腐败犯罪编织了严密的刑事法网,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政府正积极开展一系列如何与公约衔接的交流与研讨工作。文章围绕公约与我国刑法的差异比较,对我国法律顺畅与公约对接提出了基本态度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种新型腐败犯罪,是贿赂犯罪的外围犯罪,目前我国刑法中尚无任何与之对应的罪名.建议在刑法分则第8章"贪污贿赂罪"中增设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和有影响力人员受贿罪,以实现该罪的国内法转化.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为此《公约》第二章第六条要求各缔约国建立预防性反腐败机构。作为《公约》的成员国之一,我国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既是一个新的国家职能机构,也是整个国际社会预防腐败犯罪的一个重要舞台。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对我国反腐败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以期能得到不断的克服。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世界各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回避了"死刑不引渡"问题,而该问题却是影响我国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的主要障碍.通过辨析"死刑不引渡"究竟是一项引渡原则还是一种法律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的规定,以期为我国顺利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腐败问题是国家和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有效打击腐败犯罪值得认真思考。本文从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考察了我国刑事法律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之处,借鉴国际法的理论分析如何使二者相协调,并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反腐败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逃贪官大限将至 8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公约》主要针对有组织犯罪集团,洗钱、腐败和妨碍司法四大类犯罪。《公约》除了强调国家与国家间的司法合作,还明确提出“引渡”的义务。这个《公约》将于9月29日生效,它将对外逃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职人员腐败与洗钱尤其是跨国洗钱的联系十分紧密。腐败分子在实施犯罪时,一般伴随着非法来源资金的转移。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非法来源资金转移的预防与监测机制,将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犯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各国勾勒了一个腐败资金转移预防与监测的机制框架,具体包括核实客户身份、强化审查制度、身份与交易记录、对空壳银行的管制、财产申报制度以及金融情报机构建设等。其中,金融机构或者说金融法律制度的任务很重。我国的腐败犯罪十分严重,当前,党和政府在打击腐败方面显示了坚定的决心。我国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乃至金融立法工作者要想在反腐败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确保《公约》的相关规定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内容相脱节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国内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契机,以此为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完善我国有关贪污贿赂犯罪刑罚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部包含刑法规范在内的兼具国际法特征的国际刑法规范,是国际刑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这部公约在职务犯罪惩治的立法上,体现了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严密、完整、科学、合理的特点。中国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国际化方面尚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尤其是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刑法立法方面,需要明确"严而不厉"的立法指导思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三个《刑法修正案》,在相关职务犯罪的规定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适应了职务犯罪惩治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中国对该公约的签署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目前,我国治理商业贿赂刑事法治与《公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我国有必要在《公约》精神指导下,完善治理商业贿赂刑事法治,以推进我国对商业贿赂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应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呼声以及国际反腐败公约的要求,洗钱罪在《刑法修正案(六)》中对上游犯罪的范围等方面作出修改。但本罪仍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本罪的客观行为无论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究其本质都是将犯罪所得的性质进行清洗,而不限于被动地隐藏或掩饰;其主体仍然应当依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认定只能由上游犯罪本犯以外的其他人构成,并且本犯的范围仅限于上游犯罪的实行犯而排除教唆犯和帮助犯;主观“明知”的含义,基于司法便宜的考虑以包括“确知和应知”为宜。  相似文献   

15.
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后,我国对商业贿赂的治理越来越重视。体现在刑事立法领域,主要有《刑法修案(六)》对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条款作了补充修改和完善,两高《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发布,成效卓著。但在商业贿赂刑事构成、法律责任形式、行贿与受贿关系等方面仍存在着缺陷,为此,完善我国反商业贿赂刑事法律规制有着重大的学术和司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贪污受贿犯罪是国家和人民深恶痛绝的一种丑恶腐败现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而越来越大。尽管贪污受贿犯罪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