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河南省正在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在这次转变中土地流转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省土地流转模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其特点是经营主体向种植大户、企业转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等,要进一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需要坚持多种模式流转,以效益优先为原则发展;完善土地流转激励措施,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2.
突破"股田制"农地经营模式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分割成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主要体制障碍的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新一轮变革的难点聚焦在如何使分割小的土地嬗变成大片集中使用的土地,其有效对策是必须建立、培育土地有偿转让机制。在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中,“股田制”是一种新型的农地经营模式和农村经济形式。本文从客观根源及法律、政策层面上对“股田制”作了全面分析和释疑。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地经营模式单一,农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承包地经营方式有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我们要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业土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相对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而言,它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荆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中国农谷"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荆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但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畅、经营主体水平不高、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扶持体系、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利益联结机制,以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铜陵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模式包括大户经营、产业带动、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及园区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课题组通过实证调研,提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制,大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强化各项政策扶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土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相对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而言,它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但实践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临困境。以河南北村为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流转整体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和流转后土地使用粗放、流转积极性不高、流转渠道不畅和流转范围窗窄问题,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过低、农户资金短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缺失和政府、村委会职能的缺位。要加大教育与宣传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和加强村委会的基础职能建设,以期破解农业规模化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加速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伴随资本下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土地呈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的趋势。由于规模经营主体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推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然而,土地流转及其经营困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土地流转,提高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中国农谷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梳理,发现现有主要模式有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土地入股公司模式、土地信用合作社模式和土地信托投资模式等,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通过探讨"农谷模式"存在的土地流转价格机制缺失,流转土地非粮化、非农化趋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建立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创新流转土地管理方式、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土地健康可持续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引导农地流转和适当集中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在角色的演变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农地流转进展较快,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基层政府与农民在互动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基层政府与农民关系的重塑中构建良性的互动机制和环境,实现政府职责与农民权益实现,成为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在微观农户层面和宏观制度层面尚存在制约因素。要打破其发展瓶颈,土地流转改革必须立足于因地制宜调整政策以及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从城市转向以农村为中心、依托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特有的集群效应。从而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Using data published by the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hift-share analysis is used to examine changes in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bachelor's degrees awarded in seven curriculum areas in the historically black and the historically white land grant colleges in the South between 1967 and 1977. Our guiding hypothesis suggested that recent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 enhance programs at black land grant colleges coupled with the opening-up of a wide spectrum of traditionally white occupations would result in a broadening of the areas of study pursued by students at the black land grant colleges.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students are pursuing a wider range of curriculums in the black land grant schools than in the past. Especially notable are increases in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while the number of education degrees has declined dramatically.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部省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的抽样调查,对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户收入、社会保障、再就业的意愿,以及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根据中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农地流转的制度框架提出开展社会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体"是多功能的建筑集群,作为一种复合商业开发模式,能较好地实现城市节约用地、解决人们对城市区域功能复合化要求与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矛盾,是顺应社会进步的产物。三线城市岳阳市天伦购物公园在方案规划时,为了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为取得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度中,对土地的经营与管理方式随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中世纪早期,领主与佃农以划分份地和劳役要求为基础形成经济和社会关系;租佃制兴起后,领主不断将自营地划分小块租与佃户,收取货币以维护稳定的经济收入.货币关系介入土地经营是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果,也促进了领主与佃农收益状况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思路,包括实现土地财政稳定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公共利益,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是公共财政向民生型财政转变的必然选择,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确定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象。这一现象造就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也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越发普遍,外出务工人员也不断增多,劳动人口的转移与流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研究外出务工影响下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对于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民族团结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