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侠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引人注目的一极,诠释着中华民族对正义的向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与中国的侠义精神有共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行侠仗义”的背后是对正义的呼唤。武士道之“义”内涵却与之殊异,更多向“忠义”上靠近。本文试图比较二者之“义”。  相似文献   

2.
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士形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义小说是中国大众侠义精神的文化表现物。寄托了底层人民对社会公正、正义的愿望。一代代的侠义小说(主要从唐代开始)所记载的侠义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反过来,侠义小说也是大众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这反映了平民百姓或优或劣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我们诚然可以从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中提取诸多精神,比如开拓进取、务实兼容等,然而变革精神、法治精神和侠义精神无疑是赵文化很有特色的精华所在。赵文化的变革精神、法治精神之当代价值姑置勿论,即便赵文化侠义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对今天的诚信教育,以之建构和谐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我们诚然可以从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中提取诸多精神,比如开拓进取、务实兼容等,然而变革精神、法治精神和侠义精神无疑是赵文化很有特色的精华所在。赵文化的变革精神、法治精神之当代价值姑置勿论,即便赵文化侠义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对今天的诚信教育,以之建构和谐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冯延燕 《考试周刊》2011,(48):23-23
侠与骑士这两种文学母题相似.从根本上看。都是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都是歌颂英雄主义.认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但二者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却有着本质区别。从根本上说,骑士精神属于贵族文化,而侠义精神则是平民文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接着从原则与信仰、反叛与依附、延续与没落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侠义精神重"义",而骑士精神重"教";侠义精神有着"个人主义"的形式与"集体主义"的实质,而骑士精神有着"集体主义"的形式与"个人主义"的实质;随着历史的前进,侠义精神与骑士精神分别遭遇了延续与没落的命运。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的研究,以便更深入地认知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辽东文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的侠义精神在近现代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获得了重新勃兴的契机,并被作家提升为民族意识的象征符号。其中,萧军的作品是这种侠义精神与民族意识有机融合的典型外化,同时其作品所塑造的主人公也是萧军个体自我人格的精神投射。  相似文献   

8.
武侠小说是指描写凭藉武术行侠仗义的叙述学作品。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着重描写武术,二是要体现侠义精神。所谓侠义精神就是维护社会正义,所以侠士们往往是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英雄。如果凭借武术去破坏社会正义,那就是“盗”而不是“侠”了。  相似文献   

9.
燕赵文化是燕赵地域文化遗产的全部积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文化源于黄色农耕文化、绿色游牧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燕赵文化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燕赵文化是“河北精神”的文化底色,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能够增强燕赵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河北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相当丰富,它与法治并非水火不相容,如侠义精神中的见义勇为、重诺守信等品质在今天的法治语境下,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法治不是医治社会百病的良方,有必要从传统文化如侠义精神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以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1.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千古文人侠客梦;重诺轻生侠义行;为国为民侠之大;近世仁人犹重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侠义精神与文人情结结下了千古良缘,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侠义行;为民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民,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为国为民侠之大;侠义精神迎来了它发扬光大的暖春。此皆归因于近世仁人尤重侠。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的基础上.为当代的武术文化的复兴、武术教育的深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血色浪漫》是都梁的一部优秀作品,文中主角钟跃民经历了当代中国历史,有着和社会时代紧密联系的人生经历。他的行为契合着中国传统游侠的各种基本特征,始终都在证明着一种桀骜不驯的自由精神,展现出一种现代意义的游侠色彩。该文从游侠这一特殊群体的形象特征及其文学意义出发,分析钟跃民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其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游侠特征,揭示出其自由精神对于现代人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教人物传说故事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传说类型,其中有一部分传说是道教与世俗的“侠义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对这一部分进行了类型归纳,称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型传说,下分两个亚型。笔者试通过对该型传说的文本分析,挖掘其中包含着的广大下层民众所认同的“侠义精神”的内涵,剖析“侠义情结”与道教相契合的有机性,并进一步从群众创作此类型传说的角度和方式的解读中揭示他们本真的生存状况、文化心理和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5.
"侠"这一精神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起源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和恢宏的一个时代,同时,唐代亦是侠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传奇小说更是这时代风貌与侠义精神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梳理出唐传奇中"侠"这一主题,将其与后世武侠小说遥相呼应,以期钩沉出"侠"主题小说的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当日本帝国主义对河北人民实施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奴役时,燕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斗争,任侠尚武、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得以升华,彰显了燕赵人团结御侮、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孙德民的“山庄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即山庄 (承德 )文化特征。山庄文化是京都文化和燕赵文化的融合 ,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丰富的包容性 ,又有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风。这种文化特征在孙德民剧作中体现为主旋律情节、现实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