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村民委员会竞争性选举中,"贿选"现象愈演愈烈。农村选举中存在的"贿选"问题,妨碍了农村优秀人才的选拔,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民主进程,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贿选"问题倘若处理不当,极易形成危害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村委会"贿选"主要有地域差异性、形式多样性、主体团队性、手段隐蔽性等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贿选"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贿选"的对策,认为从法律界定、理顺乡镇府与村委会关系、规范村委会民主选举程序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贿选"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使农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但在选举中也暴露了选举走过场、候选人产生不民主、贿选及拉票行为愈演愈烈、选举程序繁杂以及选民资格认定和委托投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理顺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解决好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确立海选模式,减少选举环节,尽快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村民选举村委会候选人贿选问题日益突出,家族势力大肆介入,候选人整体素质不高,竞选手段不合法以及竞选引发的各种矛盾难以平息。解决这些问题:要建立候选人登记制度;制定《村级财务管理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发展经济,调动村民参政的积极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化解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全国集中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年,这次村委会换届也是自2010年新修订的《村组法》颁布实施后进行的第一次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与往届相比这次换届凸显出一些新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良性运转。本文以西安市第八次村委会抉届选举为样本,分析了新《村组法》下此次换届选举的新特点,剖析了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村民对新法律法规认识上的偏差、法规政策执行中的“折扣”、贿选现象的严重化等新问题,并提出应从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民主能力、逐步规范选举技术和程序以及加大对贿选现象的惩罚力度等方面实现村委会的有序选举。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村民民主选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举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选举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贿选.在很多农村,为拉选票而对村民请吃请喝、送礼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贿选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农村利益分配模式的转换,村委会选举牵连着诸多利益。与此同时,破坏村委会选举现象也日趋严重,并呈现出贿选数额巨大、暴力手段猖獗等特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直接威胁到基层社会的稳定。然而,现行法律框架体系对此的惩罚力度明显偏轻,难以产生威慑与教育作用。为此,刑法应该积极介入,将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犯罪化,并配置相应的刑罚。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仅要在政治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教育,而且还要在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相应举措,防范和遏制贿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中国,农村人口基数仍十分庞大,保证农村村民的选举权,仍是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选举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在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步的同时,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完善村民参与自治选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障碍性因素,诸如外出务工村民获取选举信息劣势、选民资格的争议和当地村民参与选举成本较高、村民对村庄认同度淡化等。认清造成这一系列障碍的原因,并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的影响,选举程序的不规范和选举的不公正,农村宗族势力的存在,是影响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客观原因。因此,在观念上对妇女进行引导,在政策上实行倾斜,在法律程序上规范选举和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是促进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存在选民资格界定、贿选、村两委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其解决路径:村民资格认定以居住地为原则;要落实村民会议职权;切实解决好"两委"关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搞好社会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国各地农村选举中,贿选、指选、派选、程序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与农村的社会稳定。为此,本文剖析了农村基层选举法律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选举程序,明确违法行为的处罚主体与处罚形式;(2)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监督主体,完善监督程序和方式;(3)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选民的法律知识和民主意识,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选举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2.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村委会选举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收益。从村民的角度来分析,其收益是大于付出的成本的。因此,通过村委会选举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进一步发掘村委会选举对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选举状况直接反映该国的民主程度,直接选举要比间接选举更加民主。因此,中国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进程中,应当相应的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首先分析了当前有关直接选举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了当前在我国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有利条件,最后提出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坚持党管干部是坚持党的领导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把党管干部等同于委任制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党管干部不应拒斥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主张,同时更是新时期实践党的执政新理念的现实要求。党管干部与民主选举不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民主选举既能保持党对整个干部选任过程的有效控制,又能使公众的选择权得到实现,因此,民主选举是实现党管干部方式科学化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分析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性及近年来党内选举制度改革试点路径及其成果,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真正推行竞争性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列举村委会选举与居委会选举中存在的区别,从而探寻它们之间产生差别的经济原因。由此推论,任何民主选举都必须真正反映民意,即人民的利益。否则,选举成了走形式,民主也成了虚假的民主,民众的选举积极性会遭到严重挫伤,国家管理则走向专制,难以跳出王朝兴衰更迭的"周期率"。  相似文献   

17.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是干部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途径,是扩大人民民主的前提。目前我党党内选举制度内容欠民主、体系欠健全、落实欠规范,因而它的完善成为时代的诉求。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改革其内容,推进民主进程;健全其体系,加快法规建设;理顺其关系,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
全国农村经过了多届的村民选举。现在村级选举的问题不是法律程序的执行问题了,选举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不少与竞争有关联,而政治竞争越来越成为村级政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2年浙江省临海市T村两委换届选举个案和对浙江省有关村庄选举的调查为基础,描述该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各路精英与人马的竞选过程,总结与分析村级精英竞争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与策略。指出在选举的博弈过程中精英描绘了村级政治的画卷,而且塑造与深化了村级民主选举的机制,从而改变和重组了村级政治力量的结构。研究村级选举竞争策略无疑是乡村民主研究深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党内选举制度对于加强党内监督有重要作用,党内选举是实现并保障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提出应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实行竞选制度、加强选举程序建设、真正实行弹劾罢免制和健全党内选举法规等方面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