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关注五四以后出现的一批"娜拉型"话剧."出走"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意义,是本文解读的重点."田亚梅"们的"出走",是作为女性解放运动"引路人"的男性知识分子们的现代想像与性别焦虑.  相似文献   

2.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3.
朱昱熹 《文教资料》2010,(18):177-178
在探讨"娜拉出走后怎么办?"这一重大命题中,从五四到建国的女作家们都用自己的作品做了第三种答案即:"参加革命。"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将这一具有女性意识的命题建构成以女性为自我主体的女性话语体系和表达女性自我认知的文本。但由于时代话语的遮蔽,之后的女作家们如解放区女作家郁茹的《遥远的爱》逐渐地拉近了女性立场与主流话语宏大叙述的距离,并且最终大一统的民族话语遮蔽了女性立场,到了《青春之歌》中女性并丧失了原有女性立场,成为了宏大叙述的寓意体。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篇章,娜拉出走成为一种时代风气,也形成了新文学中探讨新女性命运的娜拉主题。胡适书写娜拉主题的重心是出走,到了鲁迅笔下就变成了反出走。曹禺、张爱玲笔下的陈白露、曼璐是被迫出走的娜拉,同样纠缠在父权、夫权和自身的束缚下。曹禺基于文学改良社会和人生的宏愿,《日出》就侧重在社会外力对陈白露的压迫。《半生缘》中新女性自愿走进红舞厅,是张爱玲对娜拉主题做出的一种反性别书写的性别书写、反女性解放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5.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娜拉出走"是五四时期独有的时代话语,并因其所蕴含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被赋予神圣伟大的地位.但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觉樱以她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对其进行了解构,以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遭遇,深刻提示了娜拉出走的盲目性、脆弱性及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之路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一部分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周雪芳 《辅导员》2010,(22):59-60
易卜生戏剧《娜拉》结尾并没有告诉我们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这种文本结构在文学理论上被称为召唤结构。我们通常说的"话到嘴边留半句"也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情感的阴晴圆缺,适时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补充,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家庭伦理的角度看娜拉出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主外,女主内"是近代社会的家庭伦理模式,它要求女性争做贤妻良母。娜拉本意也是要做贤妻良母,"假冒签名"事件却令她做不成,所以她才离家出走了。婚姻中许多难题,不是能一走了之的,人生需要相互担待,相互包容。伦理的规范和法律的规范可以同时并存,生活需要含糊暧昧,娜拉负气出走,并非出路,最好及早回头。  相似文献   

9.
"娜拉出走"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提出的女性解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阐发。从鲁迅《伤逝》、杨沫《青春之歌》与苏童《妻妾成群》三部作品看出,中国"娜拉出走"的主题,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轨迹,即从"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到"革命至上主义"的皈依,再到"生存至上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伤逝》作为一个具有审美自足性的艺术品,在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扩展中显示出强大的诱惑力。它不仅寓示着人类永恒的两性危机,映衬出人类两性情感在经历终极意义的憧憬期、现实生活的品味期、凡俗人生的彻悟期、最后的抉择期等四个阶段时所面临的悖论,且涵盖了一种更为广阔的现代世界的悲哀。以小说深刻的境遇结构展示了"娜拉出走"这一现代性价值理念冲突矛盾的复杂多维内涵和两难的历史境遇意识。而且在展现这两重意蕴的同时,也以杰出的艺术手法设置了"忏悔的涓生"这一复杂的形象,肯定了"娜拉出走"这一现代理念的善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挪威有着很好的女性主义的氛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诞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娜拉的摔门而去,预示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而娜拉出走之后也并不必然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当代娜拉的困惑──美国6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一瞥黄丹1易卜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所写的名剧《玩偶之家》.以娜拉的出走而告终,标志着她与丈夫为代表的男权中心社会的决裂,发出了妇女解放的呼喊。然而一百多年后,娜拉出走后的道路仍是崎岖不平的。美国当代文学,从六...  相似文献   

14.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娜拉与子君是易卜生、鲁迅两位作家分别在其作品《玩偶之家》、《伤逝》中塑造的个性鲜明的两位女性形象。两位作家身处两个国度,其写作背景、写作风格、文化色彩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就是在这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背景下,两位作家都借描写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表达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两位女性在悲剧过后的不同抉择。娜拉与子君都有着善良而诚挚的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但是在爱情受到考验的时候,她们的丈夫都暴露出了自私、冷漠的真面目。面对爱情的背叛,娜拉与子君也都愤然出走,但是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反抗方式。娜拉可以称为"妇女独立宣言"的代言人,她不但通过语言,而且用决绝的行动发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呼声;而子君则是一个勇敢而悲壮地倒在女性革命征途中的女战士,她默默接受,不加选择以至于被人所弃甚至丢掉性命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娜拉与子君的比较,剖析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以及对读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追求行动在实质上就是反抗、叛逆,是两性之战,是女性要从男性那里夺回自己被压制的权力。其意识中的第一个也是最紧迫需要实现的便是个体的自由,即自我独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指向的便是婚姻家庭,具体为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家庭生活的情感追求,往往这一愿望难以圆满,当遭遇挫折,即不幸时便转而以其他的方式满足,譬如"出走"——实为反抗、叛逆,在新的途径上实现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但是这种行为却交织着追求自由幸福和道德堕落的双重意味,即处于"出走"与"出轨"之间的矛盾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17.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是鲁迅对"娜拉走后怎样"的回答,鲁迅看来,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于是,子君出走后,最后又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与之决裂的家中。《伤逝》用一场爱情悲剧解释了为什么娜拉们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思考新文化运动以后新思想席卷全国的时代氛围中青年们尤其是新青年们的未来以及中华民族的未来,激励青年们要继续战斗。而茅盾和郭沫若则指出了战斗的方向,女性要真正独立,要靠整个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失,《蝇王》被认为是男性文本的代表作,而戈尔丁则是男性话语的代言人。从立意主题和人物刻画两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发现,作者并非"菲勒斯中心文化观"的支持者,相反,他对这种文化观持怀疑态度;女性角色的缺失并不是对女性的否定和忽视,这种缺失凸显了女性在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孤独者》与《伤逝》都以"另类"女性的人生遭遇为文本叙述中心,采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叙事,通过男性主人公的追忆,完成对缺席的女性"另类""在场"的叙述,这种极富个性化的女性叙事策略,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向来弱势的妇女阶层和女性命运的深刻关切,而男性主人公忏悔和自我救赎的失败,则彰显了鲁迅先生从更为深广的角度批判了五四知识分子思想的局限以及对中国女性解放之路的切实探索。  相似文献   

20.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