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位上世纪20年代就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青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施光南先生作曲的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作品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的结合,是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曲目。通过剧情背景和艺术特征分析,对歌曲的演唱部分的艺术处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演唱中进一步准确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2.
《风萧瑟》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首部抒情歌剧《伤逝》中的片段。作曲家巧妙地将歌剧《伤逝》分为四个戏剧部分,而《风萧瑟》恰如其名的在四季中位于"秋"的位置,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人物心理刻画,情感饱满激烈,堪称经典之作。本论文通过对《风萧瑟》这首作品背景以及人物特点的分析,试论述情感在其演唱中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在结构上均可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来诠释,其音乐的陈述与小说的叙事方式相吻合,在爱情主题的描绘中,抓住了小说中的"紫藤花"这一物象特征,进行了音乐主题创作.文章旨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的共性,从而达到细致而完整地演绎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把握其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歌剧是西方重要的表演艺术之一,以歌唱和音乐作为表达剧情的主要方式。歌剧《伤逝》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将我国的文学作品用西方歌剧的形式呈现,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第一部侧重心理表演的抒情歌剧经典名作。本文以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为研究分析对象,从咏叹调的创作背景、剧中人物个性的剖析、作品情感的处理、巧妙生动的二度创作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主人公心理情感变化与个性特征着手,结合自身的长期学习与舞台表演经验,对作品《不幸的人生》的情感表达和呼吸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演唱者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5.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本文着眼于文本分析,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结合鲁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男女主人公和鲁迅本人等为研究对象,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创作目的,并对《伤逝》所蕴含的思想主题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仅有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它的构思独特,思想深湛,在那一时代反映同类题材的众多作品中,《伤逝》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篇。五十多年来,发表过许多研究《伤逝》的文章,但对作品所表现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看待作品所反映的个性解放思想等问题,至今还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就此谈一谈个人的浅见,希望得到评论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歌剧《伤逝》是我国较早的一部著名歌曲,在中国歌剧发展至今,仍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成功的因素包括了剧本的选择以及施光南先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入剖析,从而谱曲做到了切切实实地贴了剧本情节的发展.其中《一抹夕阳》是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咏叹调作品,其艺术性至今仍值得探讨与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以及亲身的演唱实践经验,来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方法的处理与艺术特征作出相关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8.
歌剧《托斯卡》是意大利伟大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是意大利歌剧对角色演绎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从1900年首唱至今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本文对歌剧《托斯卡》中的女主角的角色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分析,为作品演唱提供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不仅坚持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歌剧《图兰朵》为普契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图兰朵》作为意大利传统音乐文化与新时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新产物,在戏剧效果与音乐效果上达到了完美融合,在该部作品创作方面实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本文就以普契尼较为鲜明的异国情调歌剧作品《图兰朵》为例,通过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技巧等几方面对歌剧中女高音声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施光南是20世纪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其中对于歌剧创作的追求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和《屈原》开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严肃歌剧创作的先河,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施光南歌剧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演唱和理解歌剧《苍原》的主要唱段《情歌》,本人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在查阅、整合大量参考文献之后,从更专业,更客观的角度阐述人物情感,分析作品内涵。本文通过对女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分析,更深层次的探索《情歌》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同时也能提高本人在声乐演唱上的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主要唱段《情歌》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将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做粗浅的阐释;第二部分将简单地对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第三部分从娜仁高娃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情感着手分析《情歌》的艺术表现;第四部分将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简单的谈及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作曲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此剧不仅树起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创新里程碑,还成为了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即爱情三部曲。其音乐的表现形式借鉴西洋歌剧的艺术手法,结合二三十年代艺术歌剧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运用合唱、领唱、二重唱、四重唱、重唱与合唱相融合等歌剧演唱形式,增进了歌剧本身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其创作背景、编曲方式、演唱方式等,分析咏叹调这种技法在歌曲中的特色及运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及艺术特征,为音乐爱好者提高歌剧欣赏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对歌剧《卡门》中女主人翁卡门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作品《哈巴涅拉》对卡门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意大利著名作曲家鲁杰罗·莱昂卡瓦洛所创作的真实主义歌剧《丑角》中最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穿上戏装》进行分析,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背景及作品的演唱情感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笔者粗浅的看法能为广大男高音在演唱本作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鄢志莉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85-88,92
歌剧《苍原》是中国歌剧艺术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以歌剧《苍原》中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音乐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娜仁高娃所演唱的咏叹调和重唱的分析,挖掘人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作品中,咏叹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咏叹调对于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以及表现人物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鞭打我吧》是歌剧《唐璜》中采琳娜的咏叹调,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本文针对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处理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歌者演唱此曲时,能够准确、全面的对作品形象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