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通过对几种五声性和弦结构观点的比较分析,认为用五声纵合性理解五声性和弦的结构,更具有合理性与包容性,其它的几种结构分类,只是五声纵合结构的五声性和弦在具体作品与各种和声手法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五声性和弦在音乐作品的表现作用,尝试将其分为调式色彩和弦与特征音响和弦。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化的钢琴曲创作中,通过有机运用五声纵合性的和声手法,就能够发挥出与西洋音乐和声手法体系相似的和声功能,从而帮助歌曲来确立或转换调式,明确或模糊调性.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的经典创作案例,来探析在民族化钢琴曲创作领域五声性和声进行手法中的调式调性变换方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五声性调式与西方音乐大小调式特点不同,中国音乐属五声性调式。西方音乐为七声音阶,中国音乐为五声音阶与五声性七声音阶共存。中国音乐中五声与七声的关系是:五声是以七声为背景的五声,七声是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1)五声音阶的五个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一般情况下,此五音可理解为1(do)、2(re)、3(mi)、5(sol)、6(la)。五个音均可作为调式主音。五声性七声音阶即表面上其音阶形式由七个音构成,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它是经过世世代代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劳动中集体创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提炼而流传于后世的。南阳民歌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的调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以及传统等特征,而且对于曲调的结构形式、风格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南阳民歌的调式属五声调式。其中也包括有五声性的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调式。  相似文献   

5.
谈民族调式的辨别──用调号确定宫音,辨别民族调式调性朱秀明民族调式是指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五声调式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正确地辨别、掌握民族调式、调性对理解、表现民族、民间音乐十分重要。怎样才能正确、迅速地辨别与掌握民族调式、调性呢...  相似文献   

6.
皖西民歌作为大别山民歌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不论是山歌、小调,还是号子、诵词,音乐的节奏和速度都比较自由;在调式使用方面,最常见的为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羽调式,再次是五声宫调式,商调式使用较少,而角调式几乎没有,六声及七声调式也很少见;在音高变化和音量处理方面,皖西民歌的各个支系皆有不同。这种音乐本体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皖西民歌发源地和主要流传地的地域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山西民歌《打酸枣》改编合唱曲的一些音乐特征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为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编配的多声部运用的技巧。归纳如下:一、调式调性;二、复调;三、曲式结构;四、动机、织体、模进、支声复调等技法。  相似文献   

8.
五声调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调式交替,有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变宫系统调式交替和调式半交替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亦称“旋宫”或“移宫”。这种调式交替手法与现代歌曲写作技法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结合运用,是发展乐思,丰富音乐语言,突出歌曲旋律音调个性特点,表现民族和地方风格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给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观念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中国五声性调式是建立在适于表现我们华夏民族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和调式思维,是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音乐的根基与灵魂。作为母语音乐,我们理应深入地学习、研究、挖掘、整理,使其更好地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调式的问题诸多乐理书中都有很详细透彻的说明,笔者就其记谱法及判断方法作一些分析。民族调式(无论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在记谱法上可能常会出现调式与调号不相符的情况,尤其在乐曲调性发展变化之处,因此会出现“假调号”的现象。例1:从上面三个乐谱可以看出,旋律是相同的,但调号各不相同,会不会因为调号不同而调式也不同呢?当然不是,它们的调式是相同的。这是五声性旋律的例子。例2:这也是三个旋律基本相同但调号不同的例子,只是个别非重要音级因调号差异而略有不同,但这不影响整体调式特征,这是七声调式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民族五声调式”是音乐高考强化训练《乐理卷》“调式调性”章节中的一个重点,是学习六声、七声调式的基础。就“民族五声调式”这一知识点,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两种尝试,第一种是用传统乐理课的教学方法来上,第二种是用赏析课的教法来上。从主观出发都是认真对待的,但收到的却是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和声教学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也存在着教学内容大而全、忽视师范性等特点。有鉴于此,本文将从高师和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着眼,来论证在高师院校和声学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五声性和声理论及其技法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基于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即兴伴奏及自弹自唱能力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主题调式转换技法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以及古典奏鸣曲式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其应用方式一般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调式转换。以赋格曲中展开部与呈示部单一主题的调式对比所使用的调式转换技法为基础,分析我国作曲家、理论家在民族调式赋格曲创作中应用调式转换规律于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技巧,同时把复调作品的调式转换技法应用于主调音乐创作中,使民族调式的器乐曲主题,可以进行单一材料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处理,对于使用民歌主题改编或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民族调式语言的创作,其调式转换技巧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琳 《山东教育》2005,(3):88-90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  相似文献   

15.
陈庭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75-79,128
全文通过对《浙江民歌汇集》第五部分174首畲族民歌以及本人深入畲寨采风所采集部分民歌的梳理、研究发现畲族民歌的旋法特征是:先扬后抑,往往以六度大跳或高声区起音,以"大二小三大二"纯五度五声性五声音阶式下行作结,这种纯五度五声性五声音阶式下行旋法具体以6532和2165两种特性音调体现在"商"、"徵"两种调式上,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旋法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沈艳芳 《教育与职业》2006,(27):122-123
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音乐的功能——中国音乐的“自娱”性,音乐表达方式——五声调式,横向旋律思维方式、散节拍的运用等方面出发,阐述了中国音乐的特性,力求纠正长期以来用西方音乐分析法对中国音乐做结论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倡导了正确的音乐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我盟少数民族民歌的体裁及演唱形式是多样的,其体裁大致有诗、歌、舞三位一体的音乐体系。其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合唱、重唱以及歌舞表演唱等。调式特点我盟地区民歌调式总的特点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五声调式,主要是单一调式,交替调式的民歌较少,宫调式民歌数量最多,其次是微调式与羽调式民歌,再就是商调式。最少的是角调式民歌。一、宜调式民歌它调式的民歌总的特点:特别强调南音在结束处对它音的支持,但由于旋律中骨干音的不同,宫调式民歌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商音与微音为骨干音,以角音做半终…  相似文献   

18.
从音乐主题、音乐织体、五声调式和装饰音的运用四个方面对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进行论述,探究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化风格,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潮汕方言歌谣是中国众多的民族口头文学表现形式之一,有着鲜明的特色。是潮汕最原始的民歌、说唱艺术,存在曲体形式,用音简单,节奏分明,具有叙事曲格调,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20.
王兵 《滁州学院学报》2001,3(4):33-35,53
论述五声调式音阶结构特点及其对“和”之审美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