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政之单枪匹马采访“巴黎和会” 历时4年又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27个战胜国,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讨论和决定战后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问题和对德国议和等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派陆征祥、顾维钧等人作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为全世界所关注,各国纷纷派出记者采访“巴黎和会”,美国、英国各有200多名记者赴会采访,日本也有30多名记者参加采访,而中国北洋政府却没有考虑到派记者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2.
谁采访了巴黎和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史学界多认为胡政之采访了巴黎和会,而且是"采访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本文作者方汉奇先生经考证,最近有了与自己以往不同的新发现。结论是,胡政之确实采访过巴黎和会,但并不是采访这次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有关巴黎和会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来自会议现埸的直接采访,在会埸外和在巴黎市内进行的近距离的采访,和在法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观察、分析和评论,是通过几个传者的群体,协作完成的。以记者身份进入和会会埸的,是第一群体。在巴黎市内奔走于会埸外的凡尔赛、公使馆、代表驻所等地进行采访的,是第二群体。在巴黎和会前后访问巴黎和欧美各国,撰写旅行通讯和时事评论文章,为读者提供有关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和外围材料的,是第三群体。  相似文献   

3.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此时中国成为战胜国。1919年初,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召开,国人目力集中于此,希望中国能在世界政治外交中一扫过去受人欺辱的历史。收回战前被德国侵占的山东。在这政要无数、记者云集,更关系到中国前途的会议中,中国却只派出了一名职业记者,  相似文献   

4.
1919年5月4日,因中国山东原属德国的势力范围被巴黎和会划给日本,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活动全面失败,北京学生开展了一场抗议示威的爱国救亡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学.学生们罢课、上街游行、集会、示威,迅速获得了北京其他市民阶层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五四运动很快变成震惊北洋政府的全国性大规模爱国运动,迫使北洋政府退出巴黎和会,拒绝在《凡尔赛条约》 上签字.  相似文献   

5.
顾维钧,一个20世纪驰骋中国外交界长达55年的中国外交官,在晚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次外交活动是巴黎和会. 1888年1月29日,顾维钧出生于上海.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在衰亡的道路上走了50年.顾维钧6岁读私塾时《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了日本.12岁时义和团运动失败,清王朝被迫为死去的侵略者德国公使克林德树了一座牌坊.这些耻辱的记忆促使顾维钧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选择外交官作为终生职业.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召开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由顾维钧等人组成的代表团,希望在巴黎和会上收回曾经被列强掠夺的主权权益。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为反对巴黎和会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示威游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前,在北京爆发了划时代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它在短时期内就以不可阻挡的声势席卷了全国,促进中国人民迅速觉醒起来.  相似文献   

9.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漠视中国主权,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5月6日,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浙江,学界首先响应,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学生举行盛大集会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学生反抗运动在北京爆发,此即五四运动。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消息从巴黎和会传到中国,说欧战中的战胜国已经蔡元培说,他从来无意鼓励学生闹学潮,但是学生们示威游行,反对接受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条款,那是出乎爱国热情,实在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posting different types of tweets on a journalist’s perceived credibility. Three-hundred-and-eighty-seven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one of three groups. One group saw tweets from a journalist that were about the journalist’s personal life, another group saw tweets from the same journalist that were written objectively about news stories, and the third group saw tweets from the same journalist that contained the journalist’s opinion regarding news stories. Participants who read the personal tweets about the journalist’s life rated the journalist highest in perceived credibility.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the journalist was ranked significantly lower by participants who read the tweets that only contained the journalist’s opinion. Participants were also asked to rat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which the journalist worked.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was r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those who read the objective tweets. Organizational credibility was rated lowest by those who read the tweets that contained the journalist’s opinion.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journalists who use Twitter and wish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ceived credibility.  相似文献   

12.
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6,28(4):307-308
中国的科技期刊曾经不缺独立和自信,但目前科技期刊改革的步伐太急且对期刊的期望值过高,尤其是太过于重视外文期刊而忽视中文期刊,因此提出只有不忘办刊的初心,方能戒急用忍、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张威 《国际新闻界》2012,(1):106-114
乔治·莫理循是上世纪初来华的著名西方记者之一。身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的莫理循不仅使该报在世界同行中独树一帜,他作为中华民国总统顾问的经历也令一批西方记者起而效仿。历史学家多肯定莫理循的辉煌业绩,但对其隐秘世界的发掘则颇显薄弱。本文根据大量史料披露1899年-1911年间莫理循与其中文助手白克豪斯、同行濮兰德之间的长达十年的纠葛争斗,以期从多个侧面展示莫理循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马梅 《编辑之友》2018,(5):81-87
文章认为媒体驻村调研采访活动所产生的扶贫报道是一种涉农传播作品,比专门的对农传播拥有更大的覆盖率,能到达各类人群,从而在动员国民凝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活动中,记者既是观察者、记录者,又是参与者、行动者、自己人,还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是受教育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化,也是我国党和政府、新闻界为世界新闻业树立的一个样本,这样的采访报道活动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内新闻史学界对松本君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新闻学》一书的翻译出版对于中国新闻理论的影响,而对其生平还未进行过深入研究。松本君平是集记者、学者、政治家、外交家和宗教家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其学在美欧,而业在东亚。作为学者,其学术特长并不在新闻学,而在于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1):81-95
Despite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aper in Marxist–Leninist strateg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CPGB) had little confidence in either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including those who were Communists, or journalism practices, even though journalism, like culture, was recognized as “a weapon in the (class) struggle”. While George Allen Hutt (1901–73) was a leading professional party journalist, his career hit a “glass ceiling”, even as he met the three criteria of Communist journalism theory and earned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s a newspaper designer. In spite of opposition to his role on the executive of the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NUJ) because of his party membership, he became the longest-serving editor of the NUJ's periodical, The Journalist. As both a loyal, lifetime Communist and the consummate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Hutt's career provides a salient example of the ambiguous position of the middle-class journalist in the proletarian-dominated Communist Party. It was the emphasis on his “technical” ability that appears to have disqualified his candidacy for the Daily Worker's top editorial positions and to have justified support for his editorship of The Journalist.  相似文献   

17.
新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 ,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以新的解释和指导 ,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 ,已成为一个显在问题。本文是陈力丹教授在纪念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建所 2 5周年会议上的发言。文章在梳理中国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新闻理论与传播学的融合、谨防学术研究的浮躁、以理性的态度研究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金臻庠是宁波民国报刊史上一位重要的报人。他将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报刊活动,共创立两份报纸,即《詹詹报》和《时事公报》。其中《时事公报》是宁波近代报刊史上刊行时间最长的民营报纸,是金臻庠追求独立办报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也是金臻庠一生报刊活动的成功大作。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环境危机出现的情况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环保组织即环保NGO日益活跃起来.借助于传媒在近年的民间环保行动中各类环保NGO发挥着积极的维护环境生态的作用.在大多数的环保行动中,环保NGO与传媒联手形成合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既是记者又是环保志愿者的"两栖人",他们是环保NGO的主力军.通过多年的行动,传媒与环保NGO共同构建着公共性,为普及环保意识,激发公众实际的公共参与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