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它涉及到符号对对象指称的真实意蕴。语言符号在反映人类认知视野中的客观世界,正是需要一种假借形式来表达和固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断仅从音义对应的层面来解释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在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下,这只能看成是语言符号本质反映的一个小小侧面,而非语言符号本质属性的全部,即,任意性学说无法完整传达出人对客观认识的真实意涵,完全否定了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是对语言符号建构过程中隐喻象似性这一根本特性和原则存在的严重忽视。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明确指出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任意的,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这项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学研究"。乔姆斯基的"句法自主论"更是把语言现象的任意性(包括语言结构的任意性)推到了极点。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理结构、文化经验和物质基础有着极强的对应关系。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说明了人类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非绝对任意的。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认知语言学家一般认为:就整体而言,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3.
陈子娟 《考试周刊》2011,(28):33-34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自然的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当代认知语言学对象似性研究的基础上.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中,初步探索象似性在意识流小说中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4.
语言系统是语言符号及关系系统,它是一个包括概念、语法、语音三个子系统的多层级、多维度网状关系结构.语流音变是对语音系统正常表现作用的破坏,但这可能并不影响人们交际的进行.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用信息系统与完形理论对此做出解释,此研究对语音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象似性论题一直是哲学界、语言学界以及符号学界争论的问题.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符号象似性的视角下,以英语为例,从字母、语音、词法、句法和修辞等角度,多维度地探究了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这为理解和掌握语言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中。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杜泽兵 《教育探索》2008,(12):50-5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充分认识语言的属性,对于做好英语教学有很多启示,对英语学习者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对英语教师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新世纪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中的认知革命带来了语言研究方法的更新,一方面人们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为语义结构是人们在经验世界中形成的认知范畴的映射。语义范畴既是语言问题又是认知问题,涉及符号、人脑、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范畴化就是人脑利用语言符号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本文试图从范畴化的理据一象似性、范畴的类典型理论以及范畴化的认知工具——隐喻三个方面来揭示语言现象中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象似性是认知语义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其研究对于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从修辞的角度看,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都会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句法象似性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句法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别论述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一、语义关系和认知层次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义是这个符号系统与外部世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接触的层面。在语义系统中存在两种复杂的关系:一是符号与其指称对象的关系;二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概念联系。语义层是连续的外部世界与非连续的语言符号相结...  相似文献   

12.
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一起构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据论是理据性的理论升华,是人们借用心理学中的"动因"概念并从认知、功能、文化等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语言表述是捕捉理据的唯一方式,离开语言表述,理据研究将成为空谈;理据(理据义)是每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动因,而理据性是对这种结合关系在性质上的描写与判断,二者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一直是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语言学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详细阐述和论证。本文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从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出发,详细剖析语言符号产生及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认知语用基础和特点,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为探讨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更为深刻地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符号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索绪尔的符号二元关系角度,以乐眉云教授根据索绪尔语言符号观总结的语言符号性质的六对矛盾为框架,具体分析了委婉语作为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征,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委婉语。认为委婉语作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与约束性,社会性与心理性,不变性与可变性,相关性与区别性,形式与物质实体,组合关系与联想关系六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白宝焱 《文教资料》2014,(6):32-33,36
随着近几十年来学者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特征受到了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的挑战。可以说,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时有争论,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及二者的关系是语言学界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辩和讨论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境略说     
本世纪以来,人们从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探索语言,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空前扩大了。人们不但研究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语法学),研究语言符号与它所表示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语义学),而且注意到语言的使用,开始研究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语用学就应运而生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概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又分为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思维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人们通过语言来认知世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不同的学科领域,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其至今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数学阅读同一般阅读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  相似文献   

19.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他们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以词为例,利用认知理论分析论证语音与语义之间、词与思维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柏林和凯家提出的“语义特征普遍性”理论,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规律,从而论证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是英汉基本颜色词在次序、语义场、范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象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