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郊是中唐时期与韩愈齐名的著名诗人,时有“孟诗韩笔”之说。他是以“苦吟”著称于世的,诗风尚险怪。由此形成了他诗歌最为显著的审美取向——奇异美,主要表现在句式的错落、炼词造句、修辞方法的怪用、怪异意象的塑造等多方面。孟郊诗歌奇异美的形成是与中唐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艺术个性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孟郊诗歌风格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孟郊山水诗歌的基调分析以及语言特色的概括.对孟郊山水诗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寒苦”是孟郊山水诗的基调,“奇险瘦硬”是孟郊山水诗的语言特征,自造新语、简古概括、改造典故和以方言口语入诗是孟郊最常用的避熟避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在宋初八十余年时间里,宋人很少论及孟郊及其诗歌;至宋仁宗庆历至北宋末,学孟郊、论孟郊的逐渐多起来,相关诗风批评也随之而来,基本上确立了其“寒苦”的诗风特征;迨至南宋,孟郊诗始获得正确认识,“格致高古”、“古淡自足”,似为南宋人对于孟郊诗之印象。但从整体上看,宋人对孟郊及其诗歌的评价并不高,这一状况与宋人根于心性中和的诗学理想有关。  相似文献   

4.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孟郊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倾向入手,将研究深入到诗人的感觉层面,分析其独特的感觉方式、表现手法及与大历诗、元和诗的关系,指出孟郊在唐诗演进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第一,作为皎然和韩愈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孟郊对中唐复古思潮起了前导作用;第二,其诗歌中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强化和深化了诗歌抒情的主观色彩;第三,孟郊用独特的诗歌语言形成了他主观化的艺术表现,为中唐尚奇的诗歌风气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5.
孟郊是一位既继承传统又力求变革创新的诗人,为中唐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诗歌创作具有“苦寒”、“苦吟”及关注社会民生的特点;其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其一为险怪、冷峻、奇峭;其二为“高古”;其三为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在这群星璀璨的诗歌的银河系中,有两位诗风相近、并作联句之作,工力相敌的诗人——韩愈和孟郊,时称“韩孟”,又有“孟诗韩笔”之说。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早已为后世推重。而孟郊也曾以一首柔情似水苍凉蕴藉的《游子吟》而使千古读者心醉。毫无疑问,孟郊在中唐诗坛上应该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历代以来较权威的文学中著作都很慷慨地为孟郊留下了一席之  相似文献   

7.
孟郊诗歌带给读者的是读之不欢、弃之不舍的非常独特的审美感受,这是中唐奔竞士风的反映,也与孟郊真率坦诚的个性气质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孟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产物。孟郊诗歌里的许多意象都是激烈冲突、不和谐的。在人与自然、我与"群"的对立中,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优美等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狰狞、血腥和悲观。孟郊的诗歌创作,昭示着一种新的诗歌风格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今日所见孟郊诗歌的最早集子,是北宋宋敏求采用"以类相从"的方式编订的《孟东野集》。宋敏求如此编排孟郊诗歌,除了受《文选》类总集编排方式,以及宋初编辑大型类书之风的影响,还与孟郊诗歌多为古体的创作实际紧密相关。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方便后人学习孟郊诗歌,亦为今人研究孟郊诗歌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开山人物,他的独特经历和个性造成了他在诗歌审美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即追求一种“不美之美”,他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不大引人注意的对象,如苦寒、贫病、怪奇、恐怖等方面,从而表现出一种以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景观.  相似文献   

10.
于水 《考试周刊》2011,(17):33-34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以"苦吟"著称于世,身处封建社会由极盛转衰的中唐。孟郊一生都为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而奋斗,一生呕心沥血创作五百多首诗(现存)诗歌,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叉是韩孟诗派中一名重要的诗人。相对于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韩愈、孟郊的诗歌研究来说,对刘叉的诗歌特色研究就薄弱的多。这不仅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27首,更因为刘叉自云"生涩有百篇",他的诗歌以追求险怪为主,有时候甚至刻意去追求这种特点,导致其诗歌晦涩难懂。尽管流传下来的诗歌的数量少而且晦涩难懂,但是他的诗歌依然在中唐诗坛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12.
韩愈作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他与孟郊等人一起构成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诗歌创作表现出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诗歌"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语言运用、艺术构思、营造意象、主观思想感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孟郊一辩     
孟郊字东野,是中唐时期别开生面的一位著名诗人。新旧两唐书对他却吝啬得只有字数不多的一点传记。他郁郁一生,惨淡伤情,时常过着生计艰虞的日子。韩愈说他:“朝飧动及午,夜讽恒至卯”(《答孟郊》)。勤奋的学习,饥饿的折磨,人生的失意,终于使他在穷愁潦倒中度完了最后的一息,留下一个几乎难以为生的家,卒年六十四岁。《日唐书》载:“郑余庆在调镇兴元奏为从事,却辟书下而卒。余庆给钱数万葬送,赡及其妻子者累年。”死后都在别人送钱帮助下才得到安葬。历史上象孟郊这样贫困至极的诗人,实在是罕见的。 千余年来,孟郊的诗歌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得到持平的议论,即是对他基本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了孟郊的乐府诗歌,论证了盂郊乐府诗在中唐诗坛之历史地位,纠正了以往文学史家言中唐新乐府而无视孟郊乐府诗歌历史地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一向有“诗的国度”之称。若论中国的古典诗歌,则以唐代为最高峰。在唐代,不仅出现了象李白、杜甫这样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而且出现了众多的诗歌流派。就以中唐的诗坛来说,继李白、杜甫之后,又出现了张籍和王建,元稹和白居易,韩愈和孟郊,刘禹锡和柳宗元等好几个大的诗歌流派。而在这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时代,李贺却能戛戛独造,自铸伟词。他虽然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留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孟郊晚年定居洛阳期间遭遇了人生中几个重大变故,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30多首诗歌中寄寓了丰富且复杂的情感内涵。这些诗作中的悲寒愁苦意绪集中喷薄,另外还饱含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悠然自得的淡泊闲适之意。  相似文献   

17.
说“苑”     
李妍 《现代语文》2009,(9):37-38
孟郊与贾岛同是“苦吟”派诗人的代表,二人的诗风很相像,但是又同中有异。具体表现在风格的空灵轻逸与奇崛独特、内容的细琐幽静与壮阔险怪和诗歌形式上的随时与复古。  相似文献   

18.
从姚贾异同谈到晚唐山林隐逸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才济济的元和诗坛,贾岛无疑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著名诗人。然而,他又常因某些与同时代诗人的共同之处而与孟郊并称“郊岛”和与姚合并称“姚贾”。前者是指他的诗风有与孟郊相似的奇险僻涩之处,它无疑带有元和诗坛“尚怪”的时代特色,二人的同中之异,自有苏东坡的“郊寒岛瘦”作出分别;而后者则是指他与姚合所共有的那种清幽寂苦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开启了以清静寂苦为特色的晚唐山林隐逸诗风,而且对后世的“四灵”“江湖”“竞陵”以至“同光”等派诗风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拟  相似文献   

19.
孟郊诗歌内容特色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中唐时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密切相关,其诗歌中隐逸的情绪、清远的神韵、趋于冷峻的色调以及追求奇险怪的倾向和浪漫的审美追求,都得益于道家精神的浸染,而这一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道家精神对孟郊诗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哲学、宗教作用于学创作的深刻性、复杂性,同时认识随着社会化的演进,人们的审美思维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孟郊思想及创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初唐四杰的努力和陈子昂的诗风革新,唐诗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名家辈出、诗体大备的诗歌黄金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异彩纷呈的辉煌的诗歌奇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地反映;诗体艺术的各种潜能,都被那各有擅长的诗派和诗杰发展到了极致。一座巨大的山峰背后,必有一片巨大的阴影。诗经盛唐之后,也给它的后继者留下了一个举步维艰、极盛难继的难题。处于这一时期的“苦寒诗人”孟郊,秉承盛唐诗歌的优秀传统,大胆创新,另辟蹊径,终于为中唐诗坛开出了一条新路。唯其如此,他的思想及创作在当时和后世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和回声。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从中国诗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我认为最能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继承发扬杜甫写实精神,为实现诗歌继续向前发展开出一条新路的,似乎应该是终身苦吟的孟东野。”因此,就孟郊思想及作品艺术内涵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对我们深入理解唐诗中后期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