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其姓名之繁,命名之巧,寓意之深,真是令人赞赏。《红楼梦》的人物命名,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上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基于此认识,本文试图以《红楼梦》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从六个方面探索其寓意,从而更好地去把握《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西江月》二词,以全知视角,塑造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以小见大,从中分析其沉淀于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潜藏的叙事模式;《红楼梦》中的五首柳絮词,代入了"隐性作者"身份,词之风格、文采与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之性情才华相切合。词的叙述视角多变,叙述语言风格各呈异彩,充分展露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中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 往往就蕴含着意料之外的风花雪月。下面且摘录《红楼梦》人物语录散则,与读者共同品味之。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评述】贾公子之语可谓是石破天惊。此语不仅甚得天下女子之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并不认为曹操是大恶人。曹雪芹不像其祖父曹寅那样,常常称颂邺下曹氏祖德,也不为同宗讳,而是于《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风评曹操"大恶"。但这并不代表他认为曹操是大恶人。原因有三:一是《红楼梦》中贾雨村话语体系,并不代表曹雪芹对历史人物评价;二是曹雪芹生活境遇迥异于其祖父曹寅,自称邺下曹氏之后已经不合时宜,但他并非没有家族认同感;三是曹雪芹《红楼梦》呈现出复杂哲学理念以及历史观,是不可能大仁大恶、非黑即白地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探寻红楼人物的"诗意空间",就必须将《红楼梦》当成少男少女用血和泪铸成的青春史诗,去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去倾听他们的歌哭心声,为他们的毁灭(沁芳)一洒同情之泪,同时必须明白"正邪两赋说"是理解红楼人物(贾宝玉、王熙凤等)的关键所在,进而才可以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样就为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提供了从人物性格的发展中来全面地理解、看待人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评价标准的新观点,以使学生充满期待地读完《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正>《红楼梦》是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著作,有着极为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但其叙事框架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呈现主旨之多元、包举内涵之丰富都让人望而却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情节发展、梳理主旨脉络、赏析叙事艺术的方式探索出一条进入"红楼之梦"的明晰路径,窥探曹雪芹和后续者耗费毕生精力构建起的"红楼世界",进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本期栏目,来自曹杨二中的施佳颖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红楼梦》,走进《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重要作品之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历来受到推崇,书中"大观园"的人物群像也成为学术研究长盛不衰的热点。而以其中被视为"非典型人物"的秦可卿为视角,一方面可以对秦可卿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为抓手,对其中疑点较多的人物和《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金粉世家》一经成书,便被人们誉为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其中的人物设置和《红楼梦》的人物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冷清秋和林黛玉在很多方面就比较相似。很多读者都为黛玉夭折而遗憾。本文通过比较冷清秋和林黛玉的结局,论证了黛玉之死是黛玉的最好结局。  相似文献   

10.
班岚 《林区教学》2015,(2):37-38
《红楼梦》中的人物矛盾错综复杂,层出不穷,其中的爱情故事除了有名的"宝、黛、钗"三角恋爱之外,还有令人唏嘘的贾芸和小红的爱情,且刻画得细腻、生动。从芸红之恋解读《红楼梦》,成为红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的一朵耀眼仙葩,《红楼梦》中包含着作者曹雪芹丰富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在《红楼梦》中以多种方式展现出来:作者代人物所做的诗作,借人物之口直接表达,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思运笔。小说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诗作与林薛二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内在一致性,贯彻了曹雪芹文如其人的观点;人物对"师古"和创新的看法直接体现了曹雪芹的文论观;此外,小说中还体现出曹雪芹对文学创作中"灵性"、天赋与学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优秀的外貌描写能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富有神采,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运用了精彩的外貌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彰显人物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促使学生更好地写出人物之魂。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金瓶梅》的启发,这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在出身、性格等方面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背负"不洁"之名,她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她们又都以悲剧结局,但两人的悲剧意义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6,(6):16-20
《红楼梦》中存在着很多情节类似的部分,"出游"是典型的类同情节之一。小说通过将不同人物的出游背景、出游经历和出游后果在不同的叙事时空下展示,体现出不同场合的人物行为及其在全局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比较类似的"出游"情节所用的不同技巧和表现方法,意在探讨《红楼梦》叙事艺术的同异之辨和"网状结构"的构成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古本《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之语,令人费解,周汝昌先生将其校订为"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由于周先生依据典籍不当、查证不实,尤其是为"珠鳖鱼"起外号"六足龟",其校订结果有悖于文意、事理和典籍记载,十分不妥。查《本草纲目》《山海经》《尔雅》等古籍经典,并结合小说情节和人物个性等全面分析,足以证明"不"字当为行草书体"三"字之误抄、入药之龟实为"三足龟","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三足龟"方是《红楼梦》作者原文原意。  相似文献   

16.
晴雯是《红楼梦》中重要人物之一,许多读者都为她的悲惨的遭遇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晴雯非常美丽,眉眼酷似"神仙似的"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红楼梦》中的预述。《红楼梦》中的预述可分为两大类,即叙述者预述和人物叙述。人物预述包括一僧一道之预述、贾宝玉梦境之预述和灯谜之预述。这些预述与作品的主旨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四年级时,王黎冰在爸爸"蓄谋已久"的游说下开始接触。"游说"成功,爸爸便为他精心安排读《红楼梦》的步骤。先读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品味书中诗词在语言、暗示人物命运方面的绝妙。《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而《红楼梦》中那些精彩绝伦的诗词曲赋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慨叹、伤情、迷茫。这些诗词不仅构思巧妙,切合人物身份,更是作者讲述故事情节的手段,有些诗词完全融于小说故事的情节中,如作者喜欢欲先隐写人物的未来命运,于是,这些诗词往往具有预示的叙事作用,可以说,读懂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