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交往伦理思想强调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和而不同.这种交往伦理思想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启示:平等交往、师生互爱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前提;师生互相尊重、宽容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途径;和而不同、师生互动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3.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初中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相处,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师生交往顺畅,则师生关系和谐;反之,师生交往堵塞,则师生关系紧张.为了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在教育教学上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诚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教学交往的载体,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谐的教学交往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条件、交往方式的变化等角度分析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造成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提出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师生交往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更强调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与平等性。文章从微观政治学视角认识师生交往,认为师生交往是建立师生关系秩序的活动,这些活动以主体双方的利益为基础。师生交往中所产生的力量交互作用对主体双方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与双向性。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师生交往中的力量交互作用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师生冲突、构建和谐课堂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高尚的师德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教师要公平待人;教师要律已宽人;教师要理解学生;师生之间以友好的态度相处;师生之间主动交往;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合作共事;还要把握交往的度。  相似文献   

9.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的建立应是内在生成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即应在师生的真正交往中实现。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着交往数量少、质量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缺乏生命力等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公平、对话和理解,重视交往在建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建构新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让师生在真正交往中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爱生敬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互动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现存师生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社会网络理论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可行路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须做到:增加师生交往频率,关注师生网络;拓宽师生联系途径,加强强弱联系;合理调配师生社会资本,彰显平等、民主;关注师生关系结构,构建有机课堂。  相似文献   

14.
岳强 《海外英语》2013,(2X):67-68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并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一种特许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文从"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出发,探讨如何构筑大学英语教学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杨勇 《时代教育》2009,(11):69-69,71
高校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相互承认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生成于师生相关善意的和谐交往,在共享知识的互动中师生通过情感交融、角色转换、协商参与的承认方式不断增进彼此之间包容、互信、合作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杜安立 《教育与职业》2007,3(23):103-104
交往教学理论思想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其立论的基础是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我国班级授课制中实行交往教学,必须重新建立师生关系模式,文章提出了建立课堂交往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应当渗透着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师生在心理相融、行为互动的交往中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完成和师生互惠,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相互承认而交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相互承认而交往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师生基于相关善意的和谐交往而分享知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相互善意的合作者彼此对等地对待对方,从而生成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与学生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双方应是平等的、互动的。然而,在以往的教育中,一些消极的师生交往方式,影响着师生关系,不利于建立一个民主、平等、互相接纳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以研究师生交往方式为突破口.畅达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改变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或方式,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本文就如何畅达师生关系,摸索出了通过让学生写作学后感这一途径。并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及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学后感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策略探讨。最后,对学后感撰写的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民主、平等地进行活动和交往,形成师生间真挚的情感联系,达到心理相容以及心灵的互相接纳。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信、活泼、开朗的人格,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工作的热情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既有和谐的一面,又有冲突对立的一面。近些年来,职校生的素质逐年下降,使得教师与学生交往难度加大。当前的职业学校师生关系不和谐乃至冲突现象比较突出,师生冲突就实质而言是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师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本文着重论述了中职校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尽量避免和化解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