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一、《宋史》卷四五一《陈文龙传》载:“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案:“福州”应作“福建”。据《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载,宋代的福建路共辖有六州二军,即福州、建州(后改为建宁府)、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邵武军,兴化军。宋代在一些军事要地设军,其地位与州均是同等的行政机构。因此,兴化军和福州无隶属关系。陈文龙应是福建兴化军人,《宋史》谓之福州兴化人,不确。  相似文献   

2.
从乾隆帝的禁令可推断出《红楼梦》第101回、104回的创作时间的上限在乾隆三十九年底。贾雨村在后40回里又成了重要的"情节外人物"。要吓唬他,必须添造"太师贾化",而扳倒太师就必须给太师安上一个重大罪名,这个重大罪名就是太师的家人私带鸟枪、里通外国("出边事")。于是,作者就构思了"云南私带神枪一案"。  相似文献   

3.
晋阳大地,汾河之滨,有一座风景宜人,充满生机的校园,她就是多次受山西省、太原市表彰,最近又受到国家教委表彰的太原师范学校。太师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解放前,她不仅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育人才,而且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陈希愈、张友渔、戎子和、刘亚雄等都曾先后在太师就学。解放后太师的毕业生大部分成为省、市教育界的中坚力量。而近十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太师更以饱满的激情投身改革,激流勇进,斗志不衰。  相似文献   

4.
赤眉起义图     
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起义,起义军因为在眉毛上涂有红色,所以称为赤眉军。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对农民军施行镇压。起义军号令严明,王莽军纪律极坏,当时就流行着这样的民谣:“宁逢赤眉,莫逢太师;太师尚  相似文献   

5.
一、失收 卷二七八第3550页文彦博《故开府太师王公挽词(君贶)太子太师》之五:“前岁公图归洛中,待君同赏状元红。人间万事难如意,须把兴亡付坏空。”自注:“君贶久思归洛,余尝有诗寄之云:公平早归来,莫负花前约。同赏状元红,更看刘师阁。”  相似文献   

6.
论述陈文龙在复元将唆都的劝降书中,以严正的立场,坚定的信念,义正词严,有力驳斥了唆都在劝降书中所提出的论点。指出《复元将唆都书》是篇具有教育意义,值得传颂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一、《诗》赋比兴旧说《周礼·春官·太师》说:“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赋比兴虽然没有明确地同《诗经》联系在一起,却开始与风雅颂并称。春秋战围的古籍里,谈《诗》只有讲到风雅颂的,几乎没有人同时谈到赋比兴。就是在  相似文献   

8.
小小日记迷     
《青少年日记》2009,(7):4-4
个人小档案 我叫王玺宁,山西六原人,现就读于太师三附小三(1)班。我爱好绘画、游泳、围棋等,别人都叫我“阳光男孩”。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管理》2014,(1):33-36
行走在多彩路上成长在多彩校园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三附属小学校(简称太师三附小)位于风光秀美的汾河东畔,创建于2002年,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市直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38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1平方米,现有50个教学班,3090名学生,162名教职工。建校以来,太师三附小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的道路,群策群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凝炼出"享多彩教育,绘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福州温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加强福州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为提升福州城市知名度,福州需要制定温泉专项规划.福州温泉开发的核心在城市中心部.温泉专项规划应列入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并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突出“都市温泉”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双忠公"是潮汕乡村庙宇中最常见的神祗之一.潮汕地区的"双忠公"神信仰开始于北宋.在宋元之交与明清之交,这一民间信仰在该地有快速的流播.而潮州的官师、士绅、乡民对"双忠公"神的象征意义却有着复杂的理解.该文试图通过审视不同历史时期这三个社会阶层对待"双忠公"神的态度,了解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和乡土观念,以及民间宗教信仰所反映的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石屏(汉代的胜休县)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版图中。但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一地区便被纳入《禹贡》九州之一的梁州范围内。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单纯的托古比附问题,而是由秦汉大一统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趋势在思想上,便是当时人们的天下观念,在先秦便已萌芽,到秦汉时发生剧烈变革,由文化认同向实际政治控制转变。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变革在新征服地区的人们心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塑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龚鼎孳是由明入清的贰臣,他在清初因维护汉人利益,受到以冯铨为首的北党打击,被时人看作南党成员,却在陈名夏等人失势后不降反升,受到顺治帝的重用. 但是作为一名身事两朝的文人,他的仕途沉浮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文章试图通过梳理龚鼎孳在清初党争中的表现,考察他身为贰臣的复杂心态,从中窥见由明入清贰臣痛苦改变和适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闽都书院源远流长,已经成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都书院于明清之际传入台湾并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台湾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闽都书院渡台山长、教谕的辛勤教学及其提供的教材、典籍.清廷治台213年间,设立的书院有61所之多,遍布岛内各地,大部分深受闽都书院教育宗旨、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之影响.清初台湾还是移垦社会,文化与风气较为落后,动乱频繁,只能以武力维持社会安定.台湾能从“武治社会”儒化为“文治社会”,书院教育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17.
太尉是研究秦汉官制、兵制史的重要课题。以往,学界对此重视不够,很少有专文探讨。根据现有资料,将东汉历任太尉的籍贯、出身、任职时间、政绩及卸任后的去向等,分项立目列表予以介绍。系年录充分揭示了当时太尉的权力地位、人选标准、地域来源、职位更替及其绩效状况等,从中可知太尉在两汉之际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彭勇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8-13,22
福州城的左、右、中三卫,设置于明初,其主要职责是防海备倭。卫所的官员和士兵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散居在福州城及附近府州县境,是福州人口的组成部分之一。卫所在其职责运行、群体构成、家庭形态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对福州的海洋文化、基层社会组织和民风民俗等社会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关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问题,有言南京旧时随园或明故宫者,有言北京恭王府者,诸说不一。但是,若将大观园的原型,放在明末清初一代文学大家顾景星的家乡、大明皇家园林的荆藩苑囿所在地的蕲州城,则一切真相大白。这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其地理特征、园林面积,亭台楼阁等布局,乃至水源流向等,均与建造在长江边一座岛屿之上的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极相吻合。作品与作者的生活有其必然的联系。可以推断,大观园应该是顾景星根据其家乡蕲州荆藩苑囿为首的建筑群,及其顾家松园作为主体原型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