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城山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包括青城山宫观建筑、青城山丹法、青城山道教音乐、青城派武术、青城山医药养生以及古文物、古遗址(迹)等。由于多部门管理、青城山自身的地理环境、"5.12"地震等原因,很多文化资源和文物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构建危机管理保障体系,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公众意识,才能实现青城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从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后,众多道派均传入青城山,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本文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受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的震后保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宗教的神秘的教义和山区的优美环境一直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青城山作为道教旅游圣地,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道教文化十分注重养生,这对于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更具有吸引力。但青城山在开发中并没有充分利用道教的文化特点来发掘旅游新亮点。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青城山的发展现状,发现宗教开发中的问题,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青城山到峨眉山 青城山的名气肯定没有峨眉山响,因为中国的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即使道教是真正源于中国的宗教。而四川的青城山就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始祖张道陵创教得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从青城山到峨眉山青城山的名气肯定没有峨眉山响,因为中国的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即使道教是真正源于中国的宗教。而四川的青城山就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始祖张道陵创教得道的地方。登青城山是件赏心的事,即使在冬季,山里绿树参天,空气中自有一股空灵徒步,拾阶而上自有美处,体力不济的我,更有攀山特产“坐滑竿”。所谓滑竿,是两位壮士撑起两根竹杆,乘客坐上竹杆间的帆布椅,摇摇晃晃如同坐没屏障的布轿。当地媒体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只担心自己太沉,他们以一首当地民歌叫我放心:“青城山哟,山幽幽,摇摇杆的汉子,雄赳赳!”到了道观,女道长相迎…  相似文献   

7.
杜光庭对道教的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时道教的发展,尤其是蜀中地区道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章从其个人、人民群众、统治三个层面详细论证了这种推动作用。同时也通过青城山和杜光庭的诗对他做了另一种角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读陶公庙     
一南方是道教的故乡,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都是道教名山。但湖南却没有拿得出手的道教名胜,也没有道教史上众星捧月的名人。好不容易有一个吕洞宾在此出现,也是"三过岳阳人不识",只好在洞庭湖上飞来飞去。湖南对于道教的轻视,我一直不得其解,连留下两位得道仙人肉身的陶公庙,也不称为"观",而称之为庙,这是我完全想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阐述了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即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成都山”。作为岷山南首的青城山被古人视为昆仑“成都山”的代表,在宋代仍有“成都山”之名。都江堰所在的“都江”,其得名源于江出天庭圣山“成都山”,为圣河“成都江”的省称。青城山、都江为圣山、圣河,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城山、都江堰及都江堰市的文化形象,促进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在恩 《语文学习》2020,(1):F0003-F0003,88
都江堰,青城山,这六字读来颇有韵律感,是诗句,如词牌,细品则可领悟出更丰富的汉字神韵。两处风景名胜一是灵动的水,一是厚重的山,二者是绝佳搭配。看过都江堰的水,便不由得要去看青城的山。青城山得名,皆因其林木葱郁,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郭。近青城山,暑气减威,青翠逼人。站在山门前,顿感人和山的关系突然亲近起来。想来,东汉年间,天师张陵和青城山相遇,这青城山的幽,一下就契合了他的心境吧。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原始生态旅游圈以"寻源"、"探秘"为主题,充分发挥与湖南桃花源、神农架、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比较优势进行开发,从而带动整个十堰南部山区的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建设武陵峡、桃花源核心旅游产品,打造以女娲神话文化、上庸古国文化、桃源隐逸文化相衔接的观光、养生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竹山堵河源、竹溪十八里长峡、房县九道阴峪河峡谷等原生态景区,与神农架大九湖景区对接。以"吃在竹溪"为重点,开发建设竹溪"三贡文化"、竹溪菜等旅游产品,以及大仙山、鸡心岭、朝阳宫等特色文化景区。以诗经文化为重点,把房县打造成"诗祖故里·诗歌圣地"。同时,在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统筹领导和规划,打造自驾游示范区,重视十堰特色地域文化在饮食和旅游商品开发中的作用,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制定生态文化旅游规范,保证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十堰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武当一山独秀、特色彰显不够、整合联动不够、进出不够快捷等隐忧。根据"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旅游景区开发特点,文章提出打造"武当山"、"桃花源"两大核心旅游品牌,用以整合十堰旅游资源形成两大旅游圈,并就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彰显景区特色、创建自驾游示范区等方面进行了粗略探讨。本篇主要从打造道教文化、太极文化、汉水文化等核心旅游产品,和郧阳文化、东风文化、七夕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方面阐述了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3.
皖北淮河流域是我国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丰厚的道家文化历史资源、流行广泛的民间艺术以及自觉的民俗活动共同诠释了本区域道家文化在我国道家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道家文化资源和道家文化精神在本区域文化旅游中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将有利于构建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整合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改变皖北旅游业的冷现状。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武当山是道教名山,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但是与国内其他山岳名山如黄山、泰山相比,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仍然不高,这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很不相符。本文试图从迈克尔.波特竞争模型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武当山风景区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以道教为民族传统宗教的国家 ,而四川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道教文化资源丰富。应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旅游 ,进一步丰富道教旅游文化产品 ,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休闲疗养地 ,以道教传统节日为依托 ,举办各种道教文化艺术节 ,让道教文化与旅游、经贸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襄阳市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佛教、隐逸、诗歌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鹿门山旅游开发对于满足人民生态文化需要、"四个襄阳"建设、盘活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地位和抢抓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加强环境保护、塑造旅游形象、开发特色产品、加强旅游管理、更新发展理念和加大市场宣传等六方面进行文化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7.
青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独特,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是甘肃省亟待开发的具有国内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胜地。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省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利条件,青城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青城旅游资源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发挥资源优势,解决现存困难,力争短期内把青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历史文化名镇培育成新型产业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