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其概念外延可作两种划分:狭义地说,消费方式是人们进行各种生活消费活动的行为方式总和。广义地概括,消费方式则是生活消费领域中体制的、心理的以及行为过程的诸参数群的型式之总和。对生活消费方式内涵的结构分析,物质生活消费方式、文化生活消费方式,这是平面层次的划分。时间消费方式、空间消费方式,这是从立体维度来把握。消费质量的模式比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消费就是个人生活消费【简析】消费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义的消费指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如厂家购买原材料;生活消费是指人们为维持自身的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心理价格与销售价格属于不同的认知价值体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日之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已逐渐以心理价格为其新的、重要的衡量标准.这表明了多元化消费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心理价格体系对消费行为的引导,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促进了消费从务实性消费向炫耀性消费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唐代开元以降,社会总供给呈大于总需求之势,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渐次超越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方面,催迫着消费观念的嬗变和社会人文传统的转型,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异化成为唐代社会尤其是中上阶层消费方式变革的内涵和趋势,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奢糜消费、恣意纵欲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涉及面广、影响深刻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谈云南新诗之发生 云南新诗(又称白话诗)之发生,情况基本上和全国相同,但从时间来说,则比北京、上海等地晚了一些。“此非其民智之卑下。亦以地处边远。风势所趋者缓也。”(《海外丛学录·叙》) 1902年,即清光绪28年,云南开始派学生留日。他们于1906年在东京创刊《云南杂志》,第20期上的白话文《国文与国民的进步大有关系》,便反对“舞文弄墨的滥八股、滥词章”;1908年创刊《滇话报》(月刊),“纯用全国通用汉语”。在清朝被迫废科举之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中牟县、许昌县等7个样地农村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反映了农村居民春节的消费和生活情况。当今农村居民春节消费和生活具有以下特征:生活资料的消费相对比重大;生活内容丰富,但质量偏低;时尚消费和旅游逐渐走进春节生活。  相似文献   

7.
要着力培养做生活的有心人江苏江都一中卞幼平每次将作文本收上来,总是发觉立意肤浅,构思俗滥,常令教者感叹:学生生活太单调、太刻板了,不能写出好文章原来是生活不够新鲜、刺激所致。于是,为写出好文章而组织班级辩论者有之,参观校外景观者有之,看电影听报告者有...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加之处于人生发展之关键特殊时期,对他们的生活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在生活消费方面存在着支出数额适中、支出比较理性、自控能力较强以及满足当前生活消费水准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费来源比较单一、通讯交通支出较高、缺乏消费记账习惯以及消费支出缺乏计划等方面的缺点。为此,要采取拓宽生活经费来源渠道、尽量约束非必要的开支、逐步养成消费记账习惯以及强化消费支出计划意识等方面的措施,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9.
一、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其概念外延可作两种划分:狭义地说,消费方式是人们进行各种生活消费活动的行为方式总和。广义地概括,消费方式则是生活消费领域中体制的、心理的以及行为过程的诸参数群的型式之总和。对生活消费方式内涵的结构分析,物质生活消费方式、文化生活消费方式,这是平面层次的划分。时间消费方式、空间消费方式,这是从立体维度来把握。消费质量的模式比较,这是消费方式的结构质态。消费体制型式、消费环境格局,这些可作为考察消费方式的环境座标。我们对消费方式问题的探讨,是从广义把握其外延,并在多维度上结构性地分析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徐景春 《科技文萃》2000,(10):55-56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恶劣的天气也特别多,北方地区连遭沙尘暴袭击,南方的福建厦门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而沿海地区的赤潮也将比往年更为严重……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向人类的报复:大肆污染环境,滥垦滥牧,破坏生态植被,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招.痛定思痛,我们应当幡然悔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仅有的家园.也许退田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并非我们个人所能为之,但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之事,应当是每一个地球村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刘尧 《河南教育》2014,(1):25-26
近年,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尽管只有少部分学生存在“超钱消费”现象,可是也实在令人担忧!实践证明,“超钱消费”之风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会使一些学生追求生活享受、相互攀比、不求上进。因此,家庭、学校与社会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客观分析“超钱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态与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曾在伪满洲国制定和采用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对日伪先后所制定和施行的学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宣扬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呈多元化趋势.在社会消费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是消费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突出矛盾.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了解从中折射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世界各国和谐发展的理性选择.低碳绿色消费方式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倡导实施低碳绿色消费方式是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低碳绿色消费方式非权益之计,其实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从哲学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处理该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把握好适度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之间的关系,要注意防止"跟风""刮风"等形式主义和消费中的"人本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齐永明八年魏太和十四年(490)庚午二十二岁 齐武帝"夏四月戊辰,诏‘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随才授职.进得其人,受登贤之赏;荐非其人,获滥举之罚……"魏文明太后卒,孝文帝行三年之丧礼.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徽商的消费生活内容非常丰富,受中国传统的"四民"观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娱乐休闲消费、社会公益消费、文化教育消费都体现了其消费生活的儒雅性.徽商消费生活的儒雅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创造了商业和文化教育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宋人洪迈谓杜牧<阿房宫赋>为模仿杨敬之<华山赋>之作;今亦有人认为<阿房宫赋>缺乏新奇立意,且多"虚词滥说","其所以为人传诵,主要在于辞采之富、造语之工".本文对此作出辨析,肯定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18.
亢小峰 《教育》2011,(29):30-31
时下,大学新生入学已经结束,但是新生们的消费热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因为,不论是父母的溺爱、新生们的攀比之心,还是逃离苦涩高考后的放任、大学生活的烂漫,都难以让消费一词在大学生活中落停。消费本没有什么,但是,作为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来讲,并不只是"我的消费我做主"那么简单。理性消费是关键大一新生刚进校门,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消费理念,都得基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消费不只在开学初,消费无时无  相似文献   

19.
宋代选举用人制度虽沿袭唐制,但由于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朝廷选官的需要,致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科举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有了诸多变化,考试规定更为严密.宋代科举取士数量远大于唐,举士身份也日益向中小地主阶层倾斜,反映了宋代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宋代的"恩荫之滥",也促使"冗官"大量产生,造成吏治败坏,影响王朝统治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辽宁省200名高职学生的消费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生活消费最多,娱乐消费次之,学习消费最少。学生的消费心理发生了不平衡的变化,其中上网消费比例最高,理科的高层次消费比文科高,旅游消费女生比男生高。由此提出三项对策: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培养积极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