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由北京高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联合组织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首都高校和理论界的40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季羡林、张岱年等教育、学术、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到会发言。与会者就近几年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根源、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民族高校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但目前这一工作面临“缺乏氛围”“形式单一”“人才不足”“文化冲击”等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民族高校要不断加强环境营造、科技赋能、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从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持续化”“数字化”“学理化”和“国际化”。民族高校通过推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行音乐历经“西风东渐”的影响以及商业化运作之后,逐渐开始探索建构自身的音乐体系,积极争取与主流文化相融入。在这一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风”的兴起。“中国风”流行音乐全方位融入了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歌词文本中对古代诗歌等传统语言文化的引入、旋律上对民族调式的运用、演唱中对地方民歌与戏曲的借鉴以及配器上对民族乐器的广泛运用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这些创作特征。有助于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民族化这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5.
1991年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云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教育改革”为主题,围绕当前教育改革中弘扬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等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和较为深入的讨论。一、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弘扬民族文化与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在今天的教育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坚定态度。《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等内容,为中考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并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文化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论证“想象共同体”的产生;厄内斯特·盖尔纳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则共同关注欧洲民族主义与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分别从工业现代化及精英与民间的意识角度分析民族与民族主义的产生。文章试图讨论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人民对国家认识的转变带来祖国意识的产生,以及这种祖国意识与民族主义的产生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民族政策 ,而且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和合”优秀文化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获得成功的范例 ,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成功的范例 ,它对于解决一国之内的多民族、多文化问题以及全球化的民族、文化冲突都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与回归,同时也是一种超越。这一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廓清了弥漫在中国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意识,或批判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封建陋习。他们都肯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张建设民族本位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传统比较文学定义中的跨民族概念讨论入手,以新疆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为蓝本,围绕比较视域这一核心概念,以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关系,并涉及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地位,试图确立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的重要比较文学学理。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1月22日,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由北京高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联合组织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季羡林、张岱年、戴逸、李侃、张岂之、金冲及、丁守和、李文海、罗荣渠、龚书铎等40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与会者针对近年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泛滥的问题,着重就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家庭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选址的文化内涵,馆藏品展示的文化逻辑以及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对苗族“活态文化”的展示与保护等方面的分析论述,认为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在发挥民间力量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保护和传承形式。  相似文献   

13.
要有效地讨论民族传统文化问题,存在着一些必须先行决定的事情,那就是要弄清名词的涵义、它的范围、性质及其在民族生活上的作用、地位等。首先,谈谈“传统文化”这个名词的涵义。这个名词是个复合词,它是结合“文化”和“传统”两词而成的,而重点在“文化”一词。因此,必须先弄明它的意义。大家知道“文化”一词,在用法上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精神文化,如伦理、宗教、民俗、哲学、科学及艺术等。广义的,除精神文化外,也包括物质文化和各种社会制度(如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后者是现代人类学者、民族学者等所惯用的。我个人是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对文化传统及传统的变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兼及现代文化思想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文化传统的变革及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健康态度”,就是要站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吸收全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促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并大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民族政策,而且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和合”优秀文化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获得成功的范例,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成功的范例,它对于解决一国之内的多民族、多文化问题以及全球化的民族、文化冲突都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借助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读经热”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升温。所谓的“经典”到底是民族文化的根还是精华与糟粕错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取舍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文化学术形态的“国学”在当代获得了社会的“尊崇”,理性地分析这一文化现象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在“国学热”背景下重构大学生文化信仰,既要坚持民族的文化,又不能回避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信仰多元化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文化论争与通识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其社会的文化演进密切相关。一元文化主义控制下的通识教育以传承西方文明、塑造统一美利坚民族为己任,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使通识教育转向对其他文化的关注,将弱势群体的经验和知识引入到教育内容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中两种文化发生了尖锐冲突,通识教育也出现了“回归传统”与坚持多元的激烈讨论。围绕着国家和民族归属与认同这一文化核心,美国社会对通识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厦风俗等。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摆手舞”和“摆手操”便是集中在渝东南边陲,与湘西、鄂西地区相邻的少数民族一土家族的传统民族舞蹈。通过对“摆手舞”到“摆手操”演进过程的调查研究,发掘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晶莹 《贺州学院学报》2012,28(1):24-25,43
在中国各民族传统宗教仪式中,蕴含着大量与本民族、本地域历史、社会、民俗等相关联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整体的宗教仪式去观察一个民族的气质特征,也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微观地了解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从舞蹈的角度,运用舞蹈生态学原理对广西花头瑶“成人礼”仪式中典型舞蹈动作形态进行分析,探究形成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因素,对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