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契机。教师要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理念,设置开放性教学过程,开发开放性课程资源,实施开放性课程评价,促使数学教学逐渐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
从传感器课程实际教学出发,文章阐述了课程网络资源及Flash动画课件的开发与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网络资源及动画课件实现了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综合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吕伏兵 《科教文汇》2010,(36):67-67,73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友好的交互性和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要善于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善于组织和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心,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可取代的。这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小学生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非常有帮助。应试教育下的这门课程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们缺少自信心,有些不好的习惯等。现今,新课程的实施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养成良好习惯和高尚品德的人。如果要想实现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理想。那么,教师到底应该采用哪些良好的教学模式呢?为此,文章浅谈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德育教育是其主体部分,而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明显存在着"知行脱节"的问题。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自觉性的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使学生将品德学习与修养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良好地践行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上。教育信息表达形式呈现多样化,可以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显示信息,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接受效果。强大的Internet的互联功能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先进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教育时空的多向组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伺服系统,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和新成果诞生率;促进教育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教育资源获得空前的利用与优化;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一理念,针对把握科学课程开放性特点,来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是从开放学生、开放时空、开放教材、开放教学等来说明如何把握科学课程开放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慕课作为高职教育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改变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形态,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就其内涵与特征而言,慕课是指一种兼有开放性、规模性与交互性的在线网络课堂。慕课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体现在开放性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框架、规模性的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以及交互性的高职计算机课程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徐赛英 《科教文汇》2014,(17):188-189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有效(生活)资源可以使课堂更生动,开放教材资源可以使课堂更精彩,把握有效(生成)资源可以使课堂焕发生命光彩。笔者从引进有效(生活)资源课堂才是生动的;捕捉激活课程资源课堂才是精彩的;把握有效(生成)资源课堂才是智慧的三个方面来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知识均来自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通过创设情境呈现的或真实或虚拟的实际生活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这门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景呢?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2.
品德课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品德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有利于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同样,语文学科也完全可以从品德学科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我们恰当地使用好这条纽带的效果远远超过单一学科。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因而,“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控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软件比重的增加和计算机网络化促进了数控系统开放化的步伐;数控系统的开放形式也体现在软件的开放性上。因此实现开放性是对数控系统软件的分析、设计、实现以及开发活动的管理都需要科学思想的指导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更深一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力学实训室为平台,从课内力学试验、学生进行开放实践创新试验以及对外进行钢材力学性能检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以高职路桥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参与工程力学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其他高职实训室在开放性实验的实施方式、学生的考评改革以及对外服务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彭 《科教文汇》2020,(14):106-107
面授教学是开放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本文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参赛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设计了本面授教学设计案例。该案例通过展示具体详实的教学过程,呈现了鲜明的设计特点,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开放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难使学生在面临道德困惑时做出合适的选择,教学效果甚微。运用活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等策略,可以促进活动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张立英 《科教文汇》2008,(25):80-80
德性与幸福的疏离,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偏离,道德教育步入困境。德性与幸福的整合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幸福生活是合于德性的,幸福是最高的善,道德教育就是为引导学生在对生活整体的善的追求历程中理解人生的意义,达到生活的幸福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本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实现品德素养和学习活动过程有机统一,关键是以综合的、开放的课堂结构,增加学生主动活动时间,捷径是创设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情景,难点是引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尊重学生个体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0.
在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有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的活动资源,有利于“强化体验,升华认识;丰富联想,深化情感;延伸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品德课的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