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化浪潮来袭,学校后勤服务也在这个浪潮的席卷下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变化。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学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促进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模式的变革;有助于提高后勤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学校的工作效能;有助于加快信息流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加强对外交流,提高服务水平。中学后勤信息化建设,需从以下方面做起:建设学校后勤服务信息化网站;建设学校后勤信息数据库;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团队。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服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ISO9001质量体系为提高学校后勤管理的师生满意度提供科学保障,可以促进高校后勤企业持续改进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管理推行质量管理必须与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相适应。要以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师生满意度为首要的质量目标,以后勤服务多样化的行业标准为体系基础,建立适应当前后勤管理体制,与当前后勤从业人员素质相适应的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笔者认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是强化学校后勤管理。后勤管理就是要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服务育人的双重效益。如何加强后勤管理,构建节约型校园,我认为主要从六方面着手: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2.大力宣传,营造节约创建氛围。3.积极推广,在学校建设中使用节水和节电型器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建立资源消耗利用台帐。5.加强管理,查找漏洞,定期对有效数据进行原因分析,真正…  相似文献   

4.
后勤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落后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巨大障碍和重要影响因素。纵观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借鉴西方经济管理思想,我国高校后勤现代化管理应采用“3P+S”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工作的正常进行。规避高等学校后勤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在后勤管理中使用合理的设施设备、规范管理及安全的饮食等既可以从源头控制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又能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有效地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保证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合法权益。为高校提供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依法治校,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化问题的研究,加快依法治教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改革要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保障能力的加强;有利于调动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后勤改革重在实践,要进行目标量化管理,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鼓励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7.
部队管理系统中的后勤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是部队的基本支撑,是部队物质的供给源头,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以前的部队后勤管理的情况,然后从节约精神、人才要求以及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期环境对部队后勤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改革要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保障能力的加强;有利于调动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后勤改革重在实践,要进行目标量化管理,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鼓励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9.
后勤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后勤管理水平影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互联网+”推进为教育系统推进校园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高校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后勤管理发展,有效提升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后勤管理范围覆盖全校师生教学与生活,必须从宏观深刻认识其内涵,剖析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索“互联网+”时代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概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分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后勤 ,而一流的后勤需要配备一流素质的人员。人的素质与学校后勤管理有何关系 ,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 ,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服务 ,这是本文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一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后勤人员素质的要求后勤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后勤工作要求从事该工作的职工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品德修养、基本技能和较强业务素质 ,对管理者而论 ,其素质、技能要求要更高一筹 ,即全兼容。1、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人的各种素质中 ,政治思想素质是灵魂 ,是我们开…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后勤系统的模式特征本质的认识是高校后勤结构性调整和控制、管理的基本点。高校后勤管理的模式元素最核心的就是后勤甲方和后勤乙方。后勤甲乙方的关系模式表现为由高校后勤系统核心元素之间较为固定的某种权力分配方式确定的甲乙方关系。高校后勤甲乙方关系的模式类型不外乎3种:附属关系模式、相对独立关系模式和独立关系模式。高校后勤系统核心元素之间依附属关系模式、相对独立关系模式、独立关系模式的不同,其干部任命及其任命程序与过程也不同。在内部成员经营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后勤系统内部成员占有的股份越大或经营能力越高,每个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积极性越大,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越小;在内部成员能力不同的情况下,为了使能力低的成员不追求控制权,必须使他们拥有足够数量的股份,这也有助于减少低能力成员权力斗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通过改革后勤部门的管理体制 ,努力推进学校后勤工作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 ;把后勤部门建设成为服务经营实体 ,逐步走上服务经营型实体的发展轨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 ,为高校承担和提供后勤服务。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 ,将现有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和经营实体从学校规范分离出去 ,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组建后勤集团 ,使之成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主体。在高校后勤转轨过程中及实行社会化后 ,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原学校资产及资源的管理。本文拟…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如何构建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远程开放大学后勤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例如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滞后、财产和仪器设备动态管理欠缺、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问题深度关注不够等,制约着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重点论述了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需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工作的服务思想,积极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美丽校园、节约校园和文化校园;三是以“人本理念”为原则,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用心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切实解决师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这为高校后勤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切实加强后勤政工队伍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后勤文化建设,引进实践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物质基础。要从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上提升后勤管理的水平。要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的"情商"培养,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相应的对策,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特别是节约型后勤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管理、新技术、新产业、新设备走进高校后勤,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配备和管理成为后勤发展改革的瓶颈。本文结合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现状、特点,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重在理念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后勤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必须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理念创新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切入,通过创建后勤“学习型”组织以实现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通过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网络技术以实现后勤的科学化管理,转变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传统后勤服务模式,实现高校后勤的优质服务和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8.
面向 2 1世纪 ,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的对策是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顺管理体制 ,转换运行机制 ;改革人事及分配制度 ;科学预测 ,加强规划 ;加大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强后勤管理改革的制度建设 ;后勤改革要坚持“四个有利于” ;加强后勤干部队伍建设和对改革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后勤人性化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情感管理、民主管理、员工自主管理和后勤企业文化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主要思路包括科学的制度和规范的服务质量标准、管理人员的思想转变和素质提高、尊重员工和充分发挥员工自身潜能、培育优秀的后勤企业文化和全面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水电管理是大中专学校后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现就我校为例,本校有住读大中专生1000人,1997年11月份仅水费就达1万多元。以0.8元/吨计,人平每天用水41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