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与女性形象塑造相对应的是唐爱情婚姻传奇中士子文人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设计.与女性形象特征相比,男性形象之间虽然遭遇不同、结局不同,但却反映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在读唐传奇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女性形象更为鲜明、活跃,更多的体现了个体特点,而男性形象在体现个体特点时,则显得模糊、单一,更多地体现了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娜·卡列尼娜与弗朗西斯卡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个体,她们面临着同样的女性境遇--拥有不爱的丈夫、难舍的孩子、相爱的情人,处于婚姻、家庭、爱情的两难选择中.值得深思的是,身处传统社会的安娜选择了放弃家庭,而身处自由、开放时代的弗朗西丝卡割舍了爱情,从而显示出,婚姻、家庭、爱情这道永恒的难题并未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得清晰可解.  相似文献   

4.
许多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元杂剧,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婚姻方面,展现出爱情觉醒、自主追求爱情、勇敢捍卫婚姻等崭新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束缚人性和自由的封建礼教宗法观念。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悲剧的女性形象。自我主导权和生命权的沦丧流露出女性形象脆弱的一方面;外力横加的权欲和物欲流露出女性形象婚姻爱情之本质,最终使得女性形象或成为男性掌控的政治争斗的殉葬品,或难逃无助宿命。  相似文献   

6.
王海的婚姻爱情系列小说,以女性为主体,但是在大家普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小说中的女性的情爱心理活动的时候,相应地"冷落"了小说中的男性。实际上,王海鸰的小说中的知识男性是非常有典型性的,王海鸰作品中的知识男性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也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她不仅描写了男性"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更多次关注了男性的ED问题以及面对爱情婚姻困境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张雅茜是90年代以来活跃在河东文坛上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扎根于晋南沃土,用女性敏锐而深刻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细腻的笔触,围绕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河东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形形色色的烦恼和苦闷及种种精神困境,塑造了一系列河东大地上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女性形象;一类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还有一类是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方方笔下的大龄独身女性,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爱情神话的破灭。作者在这群女性身上倾注了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表达,也传达了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对爱情婚姻、对男性的彻底悲观与绝望。  相似文献   

9.
女性历来是文学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中国文学(不包括当代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塑造了灿若星河的女性形象。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婚姻爱情生活又往往是着墨较多的一个侧面。将中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群体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二者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规定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女性的抉择和作家的倾向,从而最终形成文学形象的不同特质。本文仅就中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待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传统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男性作家依照男性的标准来进行塑造的,这样的塑造必定会具有一定的性别偏见和误解。基于此,倘若从女性作家的作品来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势必对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飘》作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通过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的女强人形象,完美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女性主义。因此,重点对《飘》中女性人物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家庭、爱情、婚姻的态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苏童的小说以精巧的构思、精致的叙述、想象的奇特而备受瞩目。本文从女性角度着手,从妻、妾、情人这三种婚姻角色的角度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结合男性在三者之间的态度与行为观察苏童笔下的爱情婚姻特点,从而窥探中国女性在爱情婚姻等情感世界中的微妙心理。  相似文献   

12.
陶群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05-108
金庸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创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们充分显示了男性话语特征下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与想象.从女性视野的角度分析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男性对女性的容貌期待,男性与女性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情感构架等方面阐述金庸小说的男性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3.
童心丹 《文教资料》2012,(29):17-18,21
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他在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很多消费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影响,或追求富裕享乐的生活或进行挥霍性消费,爱情与婚姻被她们当做实现梦想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时代的女性和她们的婚姻爱情观来阐释美国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女性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异化的消费社会,女性很难得到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4.
爱情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纵观几千年中国文学史,我们从几个女性文学形象身上,看到了婚姻的不幸及为爱情而抗争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这一组女性文学形象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爱情文明的进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中,女性在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婚姻时表现出大胆、果敢的强势倾向:男性在婚姻爱情问题态度上体现出怯弱、优柔寡断的弱势状态.两者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阴盛阳衰"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四大爱情剧入手.具体分析女强男弱的格局,从审美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既是主动积极的,也是被动消极的。她们既自主大胆地追求幸福,享受爱情,却又在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历程中,因遭受到来自礼教的、社会的、男性的压制与阻挠,而难以摆脱被遗弃、被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三言"中的女性勇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独立的人格与个性的解放,同时,有着过人的智慧、胆识与才干,突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拘于封建礼法的传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长廊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向春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对于女性命运与生存状态的描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她对于女性命运的这种关注却又是和她不自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紧密相关的。她的笔下既有大胆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又有忍辱负重,充满母性伟大奉献精神的女性形象;有由于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而消解矛盾、弥合人物情感的故事;更有对婚姻、爱情中男性虚伪本质的批判,这些故事的发生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透射出了向春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位很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她是女性文学的启蒙者与开拓者,第一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奥斯丁从对前辈男性作家的反拨入手,拨开了笼罩在女性头上的那层不是“天使”便是“魔鬼”的浓雾,以女性的视角感知女性,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书写和构建自己的女性观念,即家庭内男女平等、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恋爱时理智与情感平衡。  相似文献   

20.
吴丽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6-18
《简.爱》的同名主人公简.爱与《蝴蝶梦》中的主人公吕蓓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崛起的女权主义从"女权"到"女性"的发展。简.爱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为争取平等权力而付出努力;而近百年后的吕蓓卡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意识非常强的女性,她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特质,将男性排斥在女性世界之外,将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来嘲弄。简爱与吕蓓卡的出现打击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