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武体育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提出并形成了精武体育思想:“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精武体育思想是以体育(武术)为核心,以振兴中华、发奋自强为根本出发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体育增强国民体质,进而使国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阐述了精武体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和传播,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竞技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访者(下面以●代替):长期以来,你的文学评论除了在文采上给人的感觉外,运思的开阔性、深邃性和尖锐性也是被众人所推崇的,那么你能不能引伸出谈谈体育的问题呢? 被访者(下面以○代替):先从胜负谈起,胜负,是竞技持续不衰的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最主要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代意义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完善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发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兼容体育及其它文化活动”,因而造成了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上的冲突。改进之道,在于融入中华文化之精神,遂行中国化的“奥林匹克主义”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如此,奥林匹克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基于此,全体中国人应共同研究,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中“人文奥运”的呼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运动。  相似文献   

4.
1989年11月,本刊举办了“《体育博览》出版100期座谈会”。与会者有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京各新闻单位的同行及作者、教练员、运动员代表。他们在发育中给《体育博览》以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希望,这些无疑对《体育博览》趋于完美、成熟,提供了可贵的帮助。下面是部分同志发言摘要。鲁光(中国体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相似文献   

5.
吴翼鉴 《体育学刊》2007,14(4):17-18
认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体育改革回顾——伍绍祖同志采访记》中的“党和政府办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体委只抓金牌,不抓体质是本末倒置”的观点切近中国体育现状。中国体育的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增强体质单靠体育部门不行,必须要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体育管理概况,将有关资料进行了汇编,供大家参考。一、重视和研究体育发展的战略方针世界各体育强国都非常重视和研究体育发展的战略方针,研究体育发展之根本大计,特别是在苏联及东欧各国。下面介绍苏联体育发展战略中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 1.全党推动“全民体育”党可以根据全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各级苏维埃、工  相似文献   

7.
甲同学(好奇地):“我刚刚看见你买了一本《当代体育·篮球频道》,可是你却偷偷地藏进了书包,为什么像小偷一样?”乙同学(神秘地):“我是不想让别人看见!”甲同学(吃惊地):“可是之前你不是这样的啊!你总是愿意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的啊?”乙同学(得意地):“因为《当代体育·篮球频道》全新改版了!我想先睹为快,先不要告诉别人哦!”甲同学(汗):“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你买的是最后一本了!”  相似文献   

8.
日本有好几本体育美学方面的专著: 松田义之所著《体育美学》(体育理论丛书第五、道和书院版),着重论及体育美学的研究方法,以发育良好的人体为对象,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身体美的意义。中尾喜保于1979年撰写的《现代体育学研究法》(大修馆版)中,专门有一章论述“体育美学研究法”,实际上主要谈的是动作美的研究方法。其可取之处是作者虽然十分强调  相似文献   

9.
中华射艺的当代传承面临概念纷争、文化缺失、定位局限等困境。为深入挖掘中华射艺的文化价值,明确未来发展定位,以德国哲学家奥根·赫里格尔关于日本弓道的著作《学箭悟禅录》为经验借鉴,在文化碰撞中以“它山之石”反思中华射艺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射之术在中国哲学“身心一统”认识论的影响下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其“无艺之艺”的炼心价值追求将射引入“道”的精神层面。术与道的兼容并重使得中华射艺成为人悟道的生活实践。“术道并进”的发展定位将使人们在中华射艺中发现价值理性,从而为中华传统体育超越工具理性的认知提供一种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0.
武术的内外兼修和它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武术很注重内外兼修。中国传统哲学最根本的观念“天人合一”是其哲学基础。其表现为(1)演练既追求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内在神的美;(2)既强调“外练”又强调“内练”;(3)武术的内外相合,其本质是协调,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而形成的独特理论;(4)中国古代贤哲所追求的“内圣外王之道”体现到武术中是把武德和知识修养与经世安民相结合。武术融健身、防身和中国传统哲学为一体,外国爱好者在练武术时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有益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的记载,可见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周”义双解,一日周朝之易,二日“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即《系辞》所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即是:“易”意日月,字从日下月,“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故所谓《周易》者,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东汉易学大家郑玄所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可见《周易》一书,以“象”职“易”,以“易”之阴阳变化,统领世界万物最根本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其内容主要包括太极、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排列关系及变化规律(图1)。  相似文献   

12.
道家文化与中华传统体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文化与中华传统体育理论吴光远中国传统体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道家文化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传统的体育理论中无不浸淫着道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方法及体育的目的。一、体育本质:求道之术“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发表的文章就以“体育之研究”为题,他在文中写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他建议中国以德国为榜样,“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当时人们在广泛讨论如何才能让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他一生倡导“健身强国”的体育思想,而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毛泽东主席“健身强国”体育思想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生活现象与实践的异质性与加速化挑战着体育基本概念的语义和语用范畴,关于“什么是体育”的思考方式为面向未来的体育研究提供不同的逻辑起点与概念“锚定”方案。为更好回应新时代中国“体育”概念的主体性自洽,研究从体育语言游戏的复杂性出发,系统阐释“真义体育”(PE)与“大体育”(sport)作为中文体育概念核心语词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出的以人自身之“在”为核心的完整叙事想象,在不断走向国家与个体相联结、跨文化包容的现代化进程中以汇流的方式构成“体育”的新语境,其中“乐趣”(have fun)、“玩”(play)和“游戏”(game)以自在自为的形式内在规定着的“体育”基本元素,并以家族相似性构成更具内涵整体性与外延包容性的“大体育”(sport)概念认知转向——作为回归人类寻求乐趣的本性,以规则化、社会化建构的方式实践生命的意义再创造游戏,“体育”在其所型构的逻辑空间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的想象”。藉由引入意向性建构与语言生活等多元论观点,试图超越人工语言与日常语言分析流派局限,呈现新时代语境下“大体育”(sport)的逻辑生成,渐次完成对“什么是体育”的历史与现实的概...  相似文献   

15.
《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下简称《体育》)一文,是2003年第四期《体育文化导刊》的卷首之作,文章还配以“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一”的副标题。 本人在读了《体育》一文后,想就体育的定义,加以讨教。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 《体育》一文说:“对某一事物的定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准确反映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要与其他相近似的事物区别开来,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十分重视,对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要求。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  相似文献   

17.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8.
<正>一、第四期重点征稿主题(收稿截止时间:2015年2月23日)我与本校同行的相处之道;我是怎样教室内体育游戏的或室内游戏的教法研究;室内体育教学内容(知识部分)及教学实录案例;小垫子在球类教学中的运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现象评析。二、第五期初定征稿主题(收稿截止时间:2015年3月23日)为师之道:我与班主任的相处之道教育锦囊:教育学生的妙计高招点击游戏:我是怎样教对抗性体育游戏的;或对抗性体育游戏的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真逗!听——“我特别喜欢体育!你问我喜欢哪些项目,那可太多了!可以说除了地滚球、藤球、曲棍球外都喜欢!”著名京剧演员耿其昌对体育的一片热诚之情溢于言表。“我不喜欢体育!”八届政协委员、梅兰芳金奖获得者、耿的夫人李维康偏偏唱反调,“一点儿也不喜欢!”“我是从小就喜欢体育。因为它竞争性特别强,看着过瘾,带劲!”“看来你这人好斗!”“嗯,我好斗。——我好斗?”“你好斗!我比你温柔。为什么不喜欢体育?不为什么,就是不感兴趣。”“任何体育项目都不喜欢的人太少了!”笔者惊讶道。“是吗?那看来我是少数派了!”“哎!我就是多数派!”旁边做作业的女儿回头看着一本正经的父母,笑了。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2000,(1)
亲爱的朋友: 踏着轻盈的脚步,我们迎来了千禧第一春。在世纪之交,春雪给所有《新体育》的新老朋友道一声万福! 在朋友们的关爱下,“五环连着我和你”栏目已走过了六轮岁月。六年里,我们的栏目不断改进,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是我和您的体育情缘。 新的一年里,本栏目又有新的变化。“春雪热线”将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这一宗旨,在“为您服务”这一环节多用心气儿。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什么要我帮忙的,您尽管说。“读者绿地”取代了去年“快人快语”栏目,目的是给您扩大说话的地方。只要对中国体育发展有利,您尽可直抒胸臆,只是文字别太长了,以不超千字为宜。“五环桥”、“漫画乐园”“回音壁”不变;“编辑部的故事”仍不定期搞。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您给我来信时,最好在信封上写上小栏目,是“春雪热线”还是“读者绿地”……一目了然。 真心期待您的声音,渴望为您服务。 我这儿准备好了,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