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反恐行动中,时常要面对恐怖分子以挟持人质、破坏重要设施等来威胁。如何保证人质的安全,防止恐怖分子的破坏,同时又能制服恐怖分子?为此,军事技术人员发明了种种非杀伤性(非致命)武器,这些武器在反恐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颗导弹被人从深深的地下挖掘出来,送进了军事博物馆。夜深人静的时候,军事武器都陆续出来活动了。“你们好啊!”导弹打了个招呼,“我叫导弹,是20世纪最厉害的武器,你们叫什么?有什么用途?”  相似文献   

3.
金戈 《今日科苑》2006,(4):21-23
最近,一位美国学者称,俄罗斯军事专家已研制出一种秘密气象武器。而且,正是这种武器导致了美国沿海地区在2005年遭到数次飓风袭击。俄罗斯科学家则反击说,真正导致气候发生变化的,并非其他人,而是美国人, 以及他们一直在秘密研制的地球物理武器。两国科学家的互相指责,其实都没有什么证据。但是,这透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0,(10):82-83
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了一起重大人质劫持案,却匪是原菲律宾高级警官,因涉嫌抢劫、勒索和与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而被解雇。案发当日,他劫持了来自香港的旅游车,企图要挟菲律宾政府恢复其原有的官职,经过11个多小时的对峙,劫匪最终还是举起了枪,向车内人质疯狂扫射,致使车上8名人质死亡,5人重伤。"十一"假期,很多人都会到向往已久的国度游玩,但此次事件无疑让大家很闹心,很多人不免对出境旅游的安全问题有所担忧。那么在境外出游时,应该注意哪些常规的安全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牧徐徐 《知识窗》2013,(2):53-53
楚襄王在当楚国太子时.曾一度被齐国强行掠去当人质.后来又被放了回来.但条件是楚襄王答应等他当上楚国国君后.必须要把相当于楚国一半国土面积的500里地“自愿”赠给齐国。等到楚襄王正式当上楚国国君后.齐国便派人前来索地。这时的楚襄王又不太想给他们.却又不知该如何拒绝.于是便问手下的得力谋臣慎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魏庆 《百科知识》2010,(19):60-61
今年8月23日,菲律宾被解雇前警官持M-16步枪劫持客车。当晚7时40分左右,菲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然而剩余的15名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2人重伤,事件最终以流血收场。2004年6月24日,韩国人质金善日被斩首,伊托克绑匪采取“绑架三步走”计划,先于8月17日劫持,在20日,自称“统一圣战组织”的绑睢通过半岛电视台要求韩国政府做出停止出兵伊拉克的表示,否则将把人质斩首。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月4日,美国国家调查委员会海军研究局发布了一份报告,呼吁美国加强对“镇静剂”的研究力度。“镇静剂”是一种麻醉药品,可用来控制无法管束或有攻击倾向的人群,并使他们安静下来。尽管该部门的研究工作大都在一年前完成,但报告在此时出台非常适时:因为在公布的前9天,俄罗斯军队为救出车臣暴徒劫持的700名人质,使用了一种麻醉气体,结果造成100多名人质死亡。  相似文献   

8.
黄德揆 《百科知识》2007,(1X):21-22
2006年9月12日下午3时许,在新西兰南部地区,从空中传来两声“嘣嘣”的闷响,打破了这地方的平静生活。人们发现,他们的房屋开始颤抖,门窗上的玻璃在咯咯作响……一时间,数以千计的人被惊动,他们相互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打进消防、市政等部门的电话也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9.
探访地球     
上司奎派人来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奎是个严厉的人,我不知是否有什么工作上的失误被他逮住了把柄,那样是少不了要挨一顿克的。我有些忐忑地走进他的办公室。我的同事丁与庞也坐在那里了。看得出,他们也与我一样紧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科技》2001,(4):60-61
去年9月的一个早晨,一组工程师戴着护目镜,穿上工作服,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洛杉矶某空军基地(实验室在此),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他们急于想知道,他们的最新成果是否被风刮跑?或者,更坏地,是否被人窃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前一天晚上下班后,窗门未关,而那有史以来最小(不到2mm)的15只火箭正好摆在工作台上,未加保藏。早晨一上班,他们却不见那辛劳多时的技术珍品,岂不使人着急。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03,(1):16-16
2002年10月2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了一起令世人震惊的人质劫持事件,在一座剧院内观看演出的750余人被一伙杀气腾腾的车臣武装分子扣押。经过58小时的对峙,俄罗斯特种部队借助一种“神秘气体”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12.
有句俗语是“太平洋上的警察——管得宽”.我觉得这句话赠送给美国大兵太合适不过了。2月号杂志中的《飞行在太空的海军陆战队》一文虽然讲述的是高科技,也有“营救人质”这样冠冕堂皇的说法,但是核心信息依旧是“能迅速在全球发动进攻的关键装备”。在这个项目上可以直接看到美国人的自大与狂妄.以及他们一贯的“世界警察”的心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当我想要寻找一个真正能够被长时间热烈掌声打断的演讲者时,我找到了《成功》杂志的出版商达伦·哈迪.达伦曾采访过一些最著名的成功者,找出了他们创造非凡成就的方法,即超级成功者的三个成功的秘密,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第一个秘密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很多人都想知道理查德·布兰森等人成功的原因,但按达伦的说法,他们的成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不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本名为《最后一道防线——中国人基因流失忧思录》提出“惊世骇俗”的观点:SARS既不是来自于动物,也非自然生存,而是针对中国人种研究的基因武器。许多基因研究专家对这种假设付之一笑。他们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基因变化规律还没搞清楚,当前不可能研制出针对不同人种基因差异的武器。病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也说,“现在SARS病毒的基因测序已经出来了,如果是人工合成的,肯定会留下拼接的痕迹。”当这种观点被专业人士贻笑大方的时候,我们不妨来谈谈基因武器。  相似文献   

15.
朱俊明 《百科知识》2000,(12):26-27
在科学史上,有一些被遗忘的天才。他们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应得的荣誉被人“张冠李戴”,他们的名字长期被埋没,他们默默无闻。反思这些事件,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谁是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 1952年,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瓦克斯曼因发现链霉素而荣获诺贝尔奖。而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瓦克斯曼的学生沙茨却什么奖也没得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种苏联兵器获得了红军官兵们的喜爱,他们亲切地称之为"喀秋莎",这是卫国战争中一首歌曲中一位美丽苏联姑娘的名字。那么这种武器究竟是什么呢?这就要从火箭说起。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但是有了钱,有了好车,有了大房子的人,却不比其他人幸福……  相似文献   

18.
什么武器才是未来空战的主导?那是形形色色具有隐形特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它们将在未来的空战中与各种防空武器进行“终级对话”。  相似文献   

19.
正两军对垒如何取胜?武器要好、士气要盛,除此之外,更需要让士兵"吃饱"。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士兵打仗靠的是他们的胃。如果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那么再先进的武器,再高昂的士气都是一句空话。那些被"饿败"的军队《三国演义》中最令诸葛亮"伤心"的事情是"六出祁山六连败"。诸葛亮为什么会遭遇六连败?原来诸葛亮带兵从四川进攻中原,路途遥远,粮草难运,军队常常缺粮,将士们"饿肚子"  相似文献   

20.
尽管各种武器发射平台已经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几十年.但还没有一种实用的太空武器被开发出来。这种情况很快就要被改变了,也许,一场太空中的军备竞赛即将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