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地 《青年记者》2009,(23):5-5
中国电视媒体到底在追求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少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追求收视率和广告。不错,现在中国电视媒体重视的所谓名次,不正是主要以这两个指标为考评标准?但谁都知道,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与其品质并无必然关系,更非正比关系。如果单纯地追求收视率,将导致节目的庸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当前不少电视台极力打造的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从育入、娱人向愚人沦落,很大程度上就是收视率导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电视收视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我国电视传播界最引人注目的动向之一 ,便是在节目改版与创设淘汰、节目评价与编播制作以及广告经营活动中 ,广泛引入收视率指标。这标志着自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进行日常节目的收视率统计以来 ,中国电视传播界对收视率指标的正式承认和接纳。收视率从传播话语中的“另类”到走上“前台” ,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密切相关。90年代中期以后 ,电视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已趋明显 ,1998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 ,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 ,三年后将实行自收自支 ,电视业将被推向市场 ,完…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媒体的逐渐发展,电视评论节目也越来越多,其属于新闻节目中的一种。在现今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评论节目想要获取更高的收视率,就必须更加贴近生活,实施品质化信息传播,提高节目的互动性,从而实现电视评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电视评论节目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将其论据的形象性、独家性进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新  相似文献   

4.
作为贯穿电视业广告销售、节目编排、节目制作各个环节的数据指标,收视率已成为检验节目的重要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对于实现电视业的精细管理无疑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但是,过于看重收视率的标尺作用,以此决定节目的存亡也不可取。那么如何利用好收视率这一数据呢?  相似文献   

5.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认为: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8.
收视率是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电视机构靠广告生存,广告播出以节目为依靠,节目关注度用收视率来考虑,于是,广告投放便以收视率为依据。收视率之于节目、之于电视台,攸关生死。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这部分数据主  相似文献   

9.
台湾电视媒体的政论节目热潮绝对是世所仅有。像这几年来引发风波最多的两个政论性节目《2100全民开讲》与《大话新闻》,其收视率之高,对政治(特别是选举)事务的影响力,让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也跌破眼镜。许多夫妻和家人因看电视政论节目而吵架,朝野政党人物也花不少时间猛批政论节目,由此形成了台湾电视政论节目、选民、政党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据统计,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广播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特别是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近年来的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都表明,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优秀法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经常雄踞同一时段节目收视率榜首.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业界围绕电视收视率问题有很多争论,一个观点是将当前某些电视节目的庸俗低俗之风归咎于收视率,甚至有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对于收视率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解析。收视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它是节目、观众和时段选择的组合结果。选择意味着差异化,不同的人的选择倾向不同,老年人看这类节目看得多,年轻人看另外一类节目看得多,而同质的节目在不同时段的收视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一个节目收视率的背后有三个很重要的属性:自身属性,观众属性和时段属性。不同的属性会影响观众的选择,影响节目被…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电视选秀活动进入群雄混战,很多的电视媒体都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2006年的电视娱乐已经被冠上了“选秀大年”的称号。选秀节目为何在时下获得较高收视率,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本文拟从选秀节目的自身特点对这一问题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高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我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媒体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两任”的收看方式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台收视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也不得不关注一种蔚然成风的新趋势,即电视受众一边观看节目,一边通过微博参与节目互动。这一现象深刻影响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自身的运作机制,使得以前依托二维平台吸引观众的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莎 《今传媒》2014,(1):94-95
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台收视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也不得不关注一种蔚然成风的新趋势,即电视受众一边观看节目,一边通过微博参与节目互动。这一现象深刻影响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自身的运作机制,使得以前依托二维平台吸引观众的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沈芃 《视听纵横》2004,(2):52-53
《沟通》是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旗下的一档情感类对话专栏节目,自2003年1月1日播出以来,绝对收视率远远领先于本省其他同类型电视专栏节目,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娱乐类节目(数据来源央视一索福瑞)。这一现象自然引起电视界专家、学甚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具有二重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电视产业的二重性质决定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经营活动必然产生两种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实现电视经济类节目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是实现节目经济效益的保证或前提。只有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生产(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为其社会效益的实现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有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提升节目的影响力,才能吸引受众,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视的经济效益才能真实现。那么如何才能使电视经济节目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电视收视率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当今中国电视栏目的现状分析,总结出收视率对节目版权交易,广告投放,节目市场竞争力,节目编排及节目评价等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电视媒体的经费来源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广告,而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广告收入的多少时,收视率被看作是评估和衡量电视媒体影响力及观众行为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频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定位的选择,还是频道节目编排的决策,抑或是在节目评价等媒体内部的管理措施上,收视率都起到了类似"通用货币"、"杠杆"、"标准"的作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在电视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鲍红 《出版参考》2006,(4S):11-11
本刊讯 电视读书节目处境艰难,一是电视读书节目收视率低,二是经营问题一直难以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