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校学生对数学普遍不感兴趣,如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技校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都比较差,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失败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入手,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让他们先做最简单的习题,使他们产生我也行的成功感。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求知欲。通过这样反复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步树立,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显现。其次,在教师指导下推出新知识,使…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考结束,又一届新生将跨入高中大门,他们满怀憧憬地来到新学校,期待着新的收获,高中教师也是满怀希望,学生带着优异的中考成绩升入高中,希望他们同样带着优异的成绩升人大学,然而升入高一的新生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分化,有的能较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有的则感到负担沉重,穷于应付,成绩明显下滑,甚至会出现中考的优秀生成为高中的后进生的情况,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用学生自己的话说,那叫惨不忍睹,是他们学习数学以来出现的最低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自理能力差,高中科目比初中多了,好多学生手忙脚乱,结果什么都学不好,数学也不例外;二是数学难度增加了,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几次考试失利,就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三是中考结束后学生如获重释,产生了放松心理,以至于一开学时没意识到,等发现成绩退步,  相似文献   

3.
学生自信心的强弱与其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关。当前,在技校学生中,有的成绩较差,有的厌学、弃学,有的甚至沾染了各种不良习气。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排除学生能力的差异及其它原因,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此,在技校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研究学生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行,能力差,学习不好。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心理,分析学生具体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用特长去激励他们。例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好但体育成绩突…  相似文献   

4.
一、寻找根源,对症下药 “差生”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前期学习上的障碍及成绩低下所致。这些学生一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出现无心学习的现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上进心,扫清学习上的心理障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突破这一点他们才不至于对自己失望,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上,有学生由于厌烦而不听课,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逐步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而实现生本教学,加强课堂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合作和互助精神,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初中阶段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初中生对数学的一些基本关系、公式和概念已经了解、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但由于学生间学习能力的高低,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出现了很明显的差异。那些学习困难生可能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绩逐渐退步,跟不上正常的课堂教学。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上畅通无阻,对他是一种激励,兴趣越来越浓,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李霄燕 《学周刊C版》2013,(4):196-197
在职教中心,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会面对一个现实: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了普通高级中学;而成绩平平的一些同学,在无奈中选择了职业教育。职教学生的物理升学考试的分数大都在60分左右,有的甚至不到40分。进入职业高中的同学成绩差,加之物理学科难度大,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成绩不断下滑。学习的信心不足,成绩的滑坡,给这些学生造成了精神压力,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心,影响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当多的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数学缺腿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谈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9.
张毅铭 《考试周刊》2013,(6):111-112
<正>在普通校初中英语教学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薄弱,成绩低下,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怀疑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子",丧失自信心,动摇学习英语的决心,产生明显的厌学心理,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一、缺乏学习英语必要的心理素质初一新生往往是带着好奇开始中学阶段学习的。开始时,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都很足,随着课文内容深、广度的增强,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信心和兴趣是直接推动学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出现滑坡现象。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沈玮琪 《考试周刊》2014,(89):68-69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生全部都进入初中学习,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更差。如果成为数学后进生,而被教师遗忘,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作者就在课堂上如何让数学后进生体验成功,促使他们喜欢数学,提高数学成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我曾接过一个差班。班里60余名学生,留级生就占了43人。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其淡薄,有的消极悲观,认为自己是留级生,老师同学看不起;有的贪玩,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则认为自己来上学是为家长和老师混日子,以至把学习当成精神负担并产生委屈心理。教学开始时,能把一节课安安静静地上完,就算是理想的了。课堂作业也只能收上来一半。面对这种情况,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们爱上数学呢?首先,从和学生建立感情入手。此班学生大多贪玩好动,性格倔犟。以前由于数学成绩差,经常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班级在刚组建的时候,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非常接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差距。甚至出现有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会表现出缺少信心、困难重重,无法继续学习数学的情况,我们暂且称他们为学困生。在同一个教室,由同一个教师上课,是什么原因让本来数学成绩差异很小的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在公平教育视野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当然更应关注这些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如何重树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培养  相似文献   

14.
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有很大的感受,就是高中的学生到了高二,有的甚至是在高一学习函数的阶段,数学学习的能力就开始出现分化,有的时候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甚至害怕数学,致使这些学生数学成绩渐渐下滑,数学学习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家长很是恐慌,学生也很恐慌,学习力不从心,产生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5.
刘友富 《江西教育》2002,(22):23-23
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况,我们对某一师范学校一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7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数学的目标是考一个好成绩;5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学学习是否有兴趣取决于教师上课时自己是否能听懂;27%的学生认为能否学好数学依赖于教师的课是否能上好;9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得到教师鼓励的时候,对自己更有信心;39%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主要在于只会解答教师讲过类型的数学题,而对于其它问题却束手无策。这说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认识、兴趣、学习的状况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相似文献   

16.
对补差工作,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差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差生的自觉追求。一、融洽师生情感做好转差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如果教师对差生的批评指责过多,鼓励帮助较少,会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就会压抑差生的进取心,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多有自信心,要能让每个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防止差生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教学数学不是单纯的认识性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性的活动,教师对差生的爱,是他们上好数学课的动力,能使差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减少差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以集中听课的注意力。要融洽师生情感,教学中必须抓住差生的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反感,他就会厌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学科失去信心.严重的可能会放弃该学科的学习,严重影响总体成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克服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而数学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其原因是:数学学习战线长,学生从学的老师多.又加上在小学五、六年级学习算术应用题时就出现了第一次两极分化,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时又出现了第二次两极分化,部分学生感到学数学困难,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信心,有恐惧感。至此.我想呼唤同仁们一定要想法让学生“爱上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你”呢?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各不相同。在过去的面向全班授课的教学形式中,很多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经常感到紧张、拘谨,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挫折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因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敬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另外,合作学习的奖励机制也是它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集体获奖可以减少不太成功的学习者的自我否定感,从而产生愉悦和满足,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李全 《成才之路》2012,(22):41-41
正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现在很多学生在小学数学成绩很好,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到了初中以后,虽然照样用功,可成绩却像溶液达饱和状态一样很难更进一步,出现一种徘徊停滞状态。致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动摇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有的学生甚至还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方面出现了问题,其中既有学习方法的原因,也有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以下,是我从学习方法方面对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信心。进入备考阶段,面对将决定自己命运时刻的到来,许多同学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差的会产生心理偏差,例如恐惧考试、惠得患失、破罐子破摔等等。这使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失去学习的动力,势必给应考带来不利的影响。自信心是力量的源泉,作为师长,应适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我,相信自己,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春天付出了汗水,秋天必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