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长开放日时,赵老师组织小朋友学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学完儿歌后,赵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应该怎样爱护公园里的花 天真的莲儿高兴地举起手来,大声说:“我妈妈说,我喜欢花儿她帮我摘,她把摘下的花放在衣服里带回家 ”听了孩子的话,在场的家长都把目光集中在莲儿妈妈身上 莲儿妈妈的脸一下子红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2.
莲儿的表现说明她是一个聪明可爱而又非常诚实的孩子。当莲儿“揭发”妈妈以后,老师可采取如下做法。 1.老师可以问莲儿:“莲儿,你觉得妈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莲儿的回答、老师的讲解,不仅可以强化“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同时,也可以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了孩子,家长应以身作则。 2.当莲儿指出了妈妈的错误时,老师可婉转地告诉小朋友,大人  相似文献   

3.
一对孪生姐妹一起随妈妈到玫瑰园里赏花。不一会儿,姐姐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妈妈,这儿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宝贝?"妈妈不解地问。"因为这里每一朵花儿身上都有刺儿!"姐姐惊慌地说。没过多久,妹妹也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妈妈,这儿真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宝贝?"妈妈更  相似文献   

4.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个春天,母亲带我到野外散步。一阵风吹来,我闻到了风的香味。我兴奋地说:"妈妈,这风好香!""傻孩子,风是没有香味的,这是花的香味。"母亲说。我问:"那风是不是好坏呢?""风好坏?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不知道我的小脑瓜里为什么会冒出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故乡     
不管是谁,都有妈妈。在我的老家,管母亲的乳房也叫"妈妈",孩子吃奶不说吃奶,说"吃妈妈"。当一个孩子哇的一声哭出声儿来,接着就是"妈,妈"地唤。对"妈妈"这个词,世上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读法几乎一样,总是用m音做声母,如英文里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的成败,虽然并不完全取决于题目的高下,但是,题目之于文章,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一位中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挖掘出的一个片断: 有一次我乘车到同学家。车上人很多。我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穿得簇新的孩子。一路上,这个孩子向妈妈要这要那,妈妈都满足他了。有一个无理要求,妈妈没有答应。于是,孩子便大哭大闹,大叫“妈妈坏!妈妈坏!”这使我突然想到,一些人当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时说“妈妈好”,而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又说“妈妈坏”,这不正象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故乡     
不管是谁,都有妈妈. 在我的老家,管母亲的乳房也叫"妈妈",孩子吃奶不说吃奶,说"吃妈妈".当一个孩子哇的一声哭出声儿来,接着就是"妈,妈"地唤.对"妈妈"这个词,世上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读法几乎一样,总是用m音做声母,如英文里的mother或mammy,法文里mere,德文里的mutter,拉丁文里的mater,希腊文里的mitera,俄文里的matb……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想过做一个神童的母亲 ,绝不想做一个自闭儿的妈妈 ,但我却偏偏成了一个自闭儿的妈妈。当不幸临到的时候 ,我哭 ,甚至于不吃不睡……看着依然可爱的儿子 ,尤其是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 ,我不能接受他是一个自闭儿的事实。为此 ,我痛失一段及早干预孩子自闭行为的宝贵时间。我很感谢幼儿园的老师 ,是她们帮助我认识到孩子确实异常 ,同时又是她们鼓励我重新站立起来。我深深地认识到 ,如果我倒下就等于是放弃了孩子。我调整自己的情绪 ,首先接受孩子是一个自闭儿的现实 ,也勇敢地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我们踏上了一条要让自闭儿康复的艰难征程。由…  相似文献   

10.
问候心灵     
花与刺一对孪生姐妹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姐姐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妹妹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母亲听了,沉思起来。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在一家鞋店遇到一件这样的事:一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逛这家鞋店,她的女儿看上了一双精美别致的童鞋,于是就向母亲提买鞋的要求。她先是哀求,随即是生气,最后是大吵大闹,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喊:“妈妈,我就是要那双鞋,给我买嘛。”妈妈在无奈之下终于满足了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形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家长,要注重家庭中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一、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孩子的情感需要满足的缺失或不当的现象。请看下面一组镜头:镜头一:一名母亲正在指导女儿拼图,孩子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母亲一边指导,一边对孩子说:“你再拼不好妈妈不喜欢你了!”女儿的眼中含着泪花……不难看出,这位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给了孩子情感上的压力,做女儿的不免要想:妈妈是因为我的聪明能干才喜欢我的。这位母亲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虽然没…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母亲说。"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小姑娘说。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也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母亲说。"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小姑娘说。  相似文献   

14.
生日卡片     
正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初次离家的14岁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孪生姐妹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坏地方!”“我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也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我的孩子,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是谁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谁在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妈妈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孩子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汶川特大地  相似文献   

17.
是谁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谁在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妈妈”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孩子”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成百上千失去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18.
活泼天真的孩子跟美丽慈祥的妈妈做着捉迷藏的游戏:他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一朵圣树上的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暗暗地躲着,让妈妈寻找;他要悄悄地开放花辩儿,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做祷告时。嗅到这花儿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孩子身上飘来的;他还要在妈妈读古诗的时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地方,让妈妈猜猜这影子是不是她可爱的孩子……一天快要结束了,黄昏来临了,众鸟也归巢了,妈妈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孩子不再做捉迷藏的游戏了,他又成了一个孩子来到妈妈跟前,缠着要妈妈讲故事,妈妈则装作生气的样子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孩子顽皮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相似文献   

19.
童心与母爱     
在我14岁的邪年夏天,我和妈妈伴着儿个比我小的孩子,在一个海滨度假。 一天早晨,我们在海滨散步时遇见一位美丽的母亲。她身边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10岁的纳德,另一个是稍小一点的东尼。纳德正在听他妈妈给他读书。他是个文静的孩子,看上去像刚刚生过一场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东尼生得一双蓝色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生日卡片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初次离家的14岁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