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对公众演讲焦虑的概念进行了澄清和界定,从行为主义、认知理论、遗传学、生态系统论等理论角度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公众演讲焦虑个体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信息加工过程模型,从而为公众演讲焦虑症状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对临床心理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迪 《职教通讯》2019,(2):58-62
探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社交焦虑的干预,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efan G.Hofmann提出的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型,采用演讲暴露、心理教育、认知重建以及现实暴露等认知行为的干预技术,设计出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方案。该团体治疗方案共八次,以切实可行的不断增加难度的演讲暴露为主要暴露方式。实践证明,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症状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75):161-162
认知行为治疗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本文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韶关某医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医学院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好转,该疗法有一定的干预效果。本研究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医学院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4.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运用较为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有很多具体治疗方法。现在,行为疗法开始重视认知因素,发展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上,行为疗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杨娜 《宁夏教育》2023,(Z1):150-152
文章介绍了咨询师用认知行为疗法对一名初三女生考试焦虑心理进行辅导的案例。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来访者探索焦虑情绪产生的心理原因,发现自己的扭曲认知和信念,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从而建立新的信念,产生新的行为结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何灿 《考试周刊》2014,(42):3-4
考试焦虑是个体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过度情绪反应。长期处于这种过度的焦虑状态下,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建立应对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体系,协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对一高职女教师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在求助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相似文献   

8.
很多强迫症根源于潜意识及由潜意识导致的焦虑与人格结构的失衡,治疗强迫症应以此为基点,通过咨访双方的交流发掘个案内心深处与病症有关的潜意识,使其潜意识暴露,焦虑缓解,人格结构获得平衡,症状得以解除.故此,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在强迫症治疗中都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来访学生的问题描述进行分析,确定来访者的问题属于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强迫与焦虑症状为中度。在与来访学生进行沟通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焦虑情绪调节,运用“暴露—反应预防”改善来访者强迫症状。通过咨询,来访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强迫状态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该案例主要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精神分析、森田疗法理念,对一位失眠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师发现宿舍矛盾是导致失眠的直接原因,而对睡眠的非理性认知则是导致其失眠顽固化的主要原因。继而在咨询过程中帮助来访者缓解其失眠状况,消除焦虑情绪。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失眠状况也有较大好转。  相似文献   

11.
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上,国内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在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因素上,研究发现不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而且个体的社交技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个体因素也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国内干预社交焦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箱庭疗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综合性团体干预等。目前国内对不同疗法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效果的比较性研究还较缺乏,对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及社交焦虑的生理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震灾后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良的躯体症状与行为反应。按照一些基本的途径做好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在震灾后及时地总结经验,建立心理援助的制度化服务体系是震灾后心理健康长期维护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焦虑是因人际交往紧张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主要表现在对现实或想象的人际交往情境感到过分担心、紧张、焦虑,甚至抑郁,还伴有失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并对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和同学、老师交往时感到困难,害怕交往,甚至和同学产生矛盾,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学习。心理咨询师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评估,结合心理测验,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并辅以合理情绪疗法,达到了的预期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的扩招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感到茫然甚至悲观。在找工作期间极易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如果长期处于高焦虑状态,会对其身心健康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试图根据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实际情况,从职业指导的角度,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制定出一套就业焦虑心理辅导方案,希望能够为缓解广大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High‐stakes tests have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how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re measured. Test anxiety has risen with the use of tests in educational decision making. Students with high test anxiety perform poorly on tests when compared to students with low test anxiety. School psychologist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experts both in tests and measurement and mental health in providing consultation and treatment for students with test anxie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last 10 years of test‐anxiety interven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have examined test‐anxiety interventions with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However, techniques including biofeedback, behavior therap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priming competency, and mixed approaches have demonstrated promising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school psychologists for the delivery of evidenced‐based test anxiety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面临压力,这些压力具有促进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的积极作用,也有给教师造成紧张、挫折、焦虑、愤懑、沮丧、失意的负作用。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超负荷的压力进行适当的调适,能够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改善教师的心境,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项目的调查数据(农村部分),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民生活质量由身心健康因子和生活满意度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农民生活质量起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资本以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宠儿》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揭露出奴隶制废除前后,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的遭遇。从后殖民视角下解读《宠儿》,可知黑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是主流之外被他者化的群体。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仅使黑人身体上遭受白人的迫害,思想意识也被白人的文化霸权严重侵蚀,黑人最终从肉体到精神完全麻木。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困生是高校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特困生出现了抑郁和自卑明显,人际交往困难,心身疾病突出,问题行为较多等心理问题;而当前高校对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各种不足:对特困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系统性缺乏,助困与育人脱节,管理协调与配合缺乏等;针对现状,提出了以特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为主,综合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