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对“礼”的重要性都作过精辟的论述。苟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焉,心尚礼则心泰”。“礼”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礼仪可以使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社会人际交往、处理好各种关系铺平道路,也为人们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人,从洛阳到杭州,中途迷失了方向,便向一位老人问路:“老头,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老人回答:“走中间那条路,里程约七八千丈。”年轻人非常奇怪。不解地问:“老头儿,这里人为什么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问路人听后,无言以对,十分羞愧。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这说明文明礼仪至关重要,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最基本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这说明文明礼仪至关重要,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最基本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著名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今天的中国,亟需这方面的教育。一、礼仪先行在育人翻越应试教育的栅栏,关注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使文明礼仪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是当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  相似文献   

6.
黄潇 《现代教育》2014,(10):80-80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而人际沟通无处不在,礼仪与沟通紧密联系、水乳交融。护士的礼仪素养和沟通能力是护士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高职教育的生源大都是文化基础较差、人文知识相对匮乏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正> 有人在讲语法时,把短语“心上”分析成“心的上面”,认为中心词是“上”,心是限制性的词。乍一听还可以,但仔细一想总觉得不顺畅,难道还有“心下”吗?那心的上面指的是哪部分呢?其实,心是名词,而“上”的意思《辞海》里有二十几种解释,有表方位的如:上盖、楼上;表等级的:上级、上校;表示物体表面的:墙上、衣服上等。之所以把“心上”说成“心的上面”是把“上”当作方位词来理解了,造成重心前移,心的意思轻了,显然不妥。古人认为“心”是思想的器官,人的观点判断、智慧、演算、推理乃到邪恶的念头都是从心脏里产生的。《礼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礼仪是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内容,礼仪教育是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的基础性教育.“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礼很有特色,古代宫廷的礼最能代表我国古代的礼仪组成,我们现在所说的礼,也大多是从宫廷的礼仪中研究出来的。礼的起源有各种说法,《礼记》称它为“体”,意即没有礼便不会成其人;《左传》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白虎通义》则认为“乐以象天,礼以法地”;而《周子通书·礼乐篇》更认为“礼,理也”。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相似文献   

11.
口语中 ,人们往往说不讲礼貌、礼节的人为不懂礼数。那么“礼”和“数”为何组成一个词呢 ?原来我国先秦时期表达礼意是通过一定数量的礼物、礼仪来实现的。礼物、礼仪的数量变了 ,礼意随之而变。譬如 :按照周王朝礼制关于乐舞的规定 ,“天子八佾 ,诸侯六 ,卿大夫四。”鲁国大夫季氏本来只配用四佾舞于庭 ,可他偏偏用了八佾 ,竟敢僭用天子之礼。数量不同 ,发生了质变。仅此一端 ,就可以给季氏戴上个“犯上作乱 ,目无王纲”的帽子 ,难怪维护旧礼制的孔子不肯容忍“礼数”是何意@一言  相似文献   

12.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曾几何时,说起全国的先进班组,不少人就会随口说出郝建秀小组、毛泽东号、马恒昌小组等一个个名贯全国的名牌班组。名牌班组作为职工集体综合素质高、凝聚力强、作风过硬、创新力强、文明和谐的综合体,是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的三度  相似文献   

13.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 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 “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呢?”方丈徽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济 《中国教师》2006,(10):20-21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里称“诸经”,而不称《五经》或《六经》?因为在这部分中,除了解读《五经》之外,还增加了对《孝经》的解读,因而称为“诸经”。《庄子.天运》篇中论述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里所说的“六艺”,如指了“五经”,怎么称作“六经”呢?原来是在《礼》中,除了《礼记》之外,还有《周礼》在内,如它所说的:“我…  相似文献   

15.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好礼、讲礼的传统美德在教师身上得到了示范与体现。中国教师特别注重礼的涵养与修养,待人接物讲礼仪,言行举止讲礼貌,人与人之间讲礼让。“礼”,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不学礼,无以立。”“彬彬有礼”是教师的特征,讲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们根据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和师范生的实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了礼仪教育,尤其是狠抓了教师课堂教学礼仪的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17.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  相似文献   

18.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规范、懂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但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讲礼仪的结果是推崇自我、尊重自我,因此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要在同学中形成“讲礼仪光荣,不讲礼仪可耻;讲礼仪...  相似文献   

19.
《虎猫对饮》塑造了几个典型的形象。先说猫。初读这个故事,总有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脑里:老虎召见猫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时候,猫举家逃跑肯定还来得及。猫为什么不逃跑?是对自己生命的轻视,还是对家人生命的漠视?这说不过去。那相信自己会安全?这也不像,这从猫一到老虎家说的第一句问话就可得到证实。那这里只有一个解释:猫还奉行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换言之,猫身上还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思想。何为忠?孔子的眼中是“君君臣臣”,并提出了忠臣的典型:“殷有三仁人焉。”哪三仁人?一是因谏商纣而逃…  相似文献   

20.
感恩节到了,爱瑞克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爷爷家过感恩节。“感恩节快乐!奶奶!”一到爷爷家,爱瑞克就问,“爷爷呢,怎么没见到爷爷?”“你总是先打听你爷爷,他这会儿还在牛棚里忙呢。你告诉他快点来吃饭吧。”奶奶说。爱瑞克飞快地跑到牛棚里“感恩节快乐!爷爷!”“你这个小调皮又来了?有没有给我带礼物啊?”爷爷高兴地说。“带了,带了很多呢!嗯,不过,爷爷,我想问问你有没有听到那些牛在感恩节说些什么?”爱瑞克好奇地问。爷爷挠了挠下巴,问:“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布雷特尼给我讲的故事里说动物会在过感恩节的时候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