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高端决策层的关注.媒体近期一改过去农民工报道上正面少、负面多.肯定少、否定多的报道态度.开始露出要为农民工呐喊和立言的端倪;从小报到大报.从广播到电视。改善农民工劳动生活条件、制止向农民工乱收费、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工建造安乐窝、为农民工回乡往返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各种报道不时见诸报端,现于声屏.过去漠视、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似乎已经改变。那么.媒体对农民工的解读是否真正到位没有偏差了呢?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农民工维权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缨  刘君 《四川档案》2008,(5):11-12
该文认为,建立农民工档案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民工权益诉讼或仲裁时经常遭遇举证难,农民工维权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用工单位承担提供农民工档案等证据的举证责任,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从治理到根治,一张农民工工资保障网逐渐织密织牢。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辛苦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拿到应得的报酬,返乡与家人团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采访律师时福茂,我希望他给我讲几个农民工讨薪的案子,尽量是曲折些、难办些的。时福茂犯难了,在他看来,几乎每个农民工讨薪案子都不容易办,涉及到一些纠纷和变故,有时判决下来了,执行还特别难。但他从来不轻易放弃,总要想尽所有办法,做所有尝试。  相似文献   

5.
根治欠薪     
《民生周刊》2020,(2):18-19
临近春节,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拿到工资,回家过个好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正在进行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攻坚行动从2019年11月15日到2020年春节前。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度中国两会空前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政协委员陈德两会提案建议农民工在小城镇安家落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将农民工纳入城市户籍存在的困难,然后提出将农民工纳入城市户籍的政策建议,为切实解决将农民工纳入城市户籍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向农民工提供有效知识援助,图书馆需了解他们的知识素养与知识需求。2006年夏调查组对武汉市495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信息知识能力在整体上依然比较低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传统。虽然他们对信息知识作用的感知是良好的,求知欲望也很强,但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是农民工阅读难的主要原因,而地理位置远等则是图书馆利用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智  甘露 《新闻世界》2014,(4):210-2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会境遇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的“盲流”到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经由媒体塑造的农民工形象,让受众对农民工的理解不断加深。本文重点关注2006年之后的农民工形象塑造的变迁,揭示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的得与失,为之后的新闻报道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加强藏书建设;引导农民工子女利用好图书馆;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一个初步的联系网;大力倡导读书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来馆阅读敞开大门;为农民工子女服务延伸到乡镇农村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少儿图书馆怎为农民工子女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并管理好农民工档案对农民工自身、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农民工档案的内涵、农民工档案对实施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意义以及面临的困境,认为应该把农民工档案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国家战略框架下进行思考,从建设对象、建设区域、建设部门、建设行业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民工就业难问题成为突出现象.如何做好农民工报道,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牵动着党报社会责任的神经.为此,金华日报将"温暖"定为2009年民工报道的主基调,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围绕农民工的报道活动,拓宽服务思路、服务领域和服务方法,从关注农民工心理人手,为他们提供心灵情感的服务,推出多个专题活动和专版报道,既贴近农民工丁的实际需要.更贴近农民工的情感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内农民工图书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农民工图书馆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兴办农民工图书馆的必要性、各地农民工图书馆建设现状与经验、农民工图书馆服务的探讨与反思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农民工图书馆研究的不足,以期为建设农民工图书馆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支撑。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的普及,媒介接触习惯、接触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从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两大不同群体出发,分析目前农民工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在媒介接触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而提出一些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金球  陈炜泽 《大观周刊》2012,(46):144-144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本文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怎样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青年农民工,现在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称呼,叫做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我们又称之为农二代、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于农村并在城市里务工的青年人。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的话,2009年从农村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1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为1.509亿,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由此可以看到,目前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群体素描这批由80后、90后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对他们进行一下群体素描。  相似文献   

16.
张鹏 《新闻世界》2011,(12):181-182
通过运用再现理论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的历时研究发现,媒体建构的农民工群体正在蜕去早期的形象,经历着从都市“边缘人”到成长中的“新市民”的时代嬗变。这对于正确认识真实的农民工群体,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表象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变迁,揭示大众传媒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十二五规划谈农民工档案的现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针对民生问题提出的社会服务均等化、新市民化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档案作用的角度探讨了作为民生档案中的农民工档案在十二五农民工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窘迫困境的根本途径,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羁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影响,农民工变市民的进程举步维艰。本文在对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再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媒介不仅参与了农民工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解、认知农民工的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自我定义,并可能成为其行为举止的参考规范.因此,从建构论视角研究媒介对农民工群体形象的再现,分析再现的深层动因,解决媒介对农民工形象扭曲再现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情况直接反映了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从农民工获取文化信息的时间、途径、内容三个角度调查了解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