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频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4):100-104
西晋太康末年前后,基于各种原因,江东孙吴旧地士人开始大批入洛,求仕于晋,一度形成具有共同政治利益的“南人集团”。这一群体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北方,做出了诸多努力与尝试。然而,仍未能最终消除来自北人的猜忌与排斥,最终,随着陆机、陆云兄弟的死难,“南人集团”烟消云散,入洛南方士人选择南归。  相似文献   

2.
大抵说来,北人胸襟开阔,质朴自信,坚强刚毅中带几分粗犷豪放。至于我辈生息的朔漠之地,自古及今更是盛产豪放粗犷之士。南人心地婉曲,精明圆通,虽不乏轻锐之气,却难见粗犷豪放。余秋雨的名篇《上海人》,将典型的南人———上海人的性格分析得纤毫毕现,鞭辟入里,可就是轧不出一个“粗犷豪放”来。然而,在见识了上海建平(集团)总校校长冯恩洪先生的豪放后,使我对冯恩洪式的上海人(尽管祖籍天津,但从成长、生活、工作的经历来看,应属上海人)有了新的认识。近距离真切地感受冯恩洪先生的豪放是在酒场上。说实在的,工作二十多…  相似文献   

3.
陆机、陆云兄弟是西晋之世江南士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吴亡之后 ,为了建功立业 ,维续门第 ,陆氏兄弟赴北求仕。由于当时强烈的地域观念和敌对意识 ,他们屡遭北人之轻辱 ,只得在政治的夹缝中谋求进取与生存 ,但最终仍受到北人的陷害。作为儒学世族精英人物 ,陆氏兄弟为人与从政皆以儒学为准则 ,这在西晋末年的乱局中必然遭到为非作歹的佞小的妒恨。作为南人 ,陆氏兄弟在北方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与有力的援助 ,终于遭到杀身灭族之祸。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3岁10个月,他的表达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时常让我们吃惊。他几乎从学说话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书面语言。他经常冷不丁地说:妈妈,你看我今天真是狼狈不堪。他批评爸爸:你别那么冲动嘛。你做事太鲁莽了!秋游时他告诉老师:今天我们是去观光的。老师说:我们去西湖边钓鱼吧。他说:我看到一则报道,西湖边是不能钓鱼的……当我们惊讶于他丰富的词汇时,他满不在乎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从蓝猫那里学来的”“这是老师说的”“这是广告上说的”“这是你讲的故事里的”“这是书上的……”他非常喜欢看电视里的科普节目。有时我们觉得这些节目太深…  相似文献   

5.
宋代外交以失败而著称,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时期投降主义思想的“高涨”。秦桧的投降主义思想最具代表性。他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对敌人以诚相待。求和,要“屈已”,要坚定不移,要不惜一切代价。其投降主义思想来源,主要是在强敌面前,完全丧失了奋争精神;极端的利己思想,以“忠君”迎合高宗的投降思想,为巩固个人地位,不惜放弃国家利益;以“保全东南”为幌子,实为苟且存活。秦桧的投降主义思想对南宋后期统治阶层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阅读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一个人亲近一本书,需要一种机缘。但是这种机缘是等不来的,需要在博览群书中增大这种可能性。陈寅恪家富藏书,年少时代就立志“欲纵观所未见之书”,他知道,只有遍批群籍,才能寻找到那种会心的智慧。阅读是一种积淀,  相似文献   

7.
庾信的入北改善了西魏北周文学的贫瘠状况。主要在其影响下,关陇士人逐渐重视文学,虚心向南人学习,南北士人间的交流集会渐多。北人主要学习南方文学中的形式技巧,他们对庾信等人的学习还处于模仿阶段。  相似文献   

8.
阅读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一个人亲近一本书,需要一种机缘。但是这种机缘是等不来的,需要在博览群书中增大这种可能性。陈寅恪家富藏书,年少时代就立志“欲纵观所未见之书”,他知道,只有遍批群籍,才能寻找到那种会心的智慧。阅读是一种积淀,那些被你遗忘的书籍其实还在你脑海的一角,一旦机会来了,则呼之即出。所以,我并不认为无心的阅读绝对就是一种浪费。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业。那种直来直取、每读一本非要搞个“读书收获”来记账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读者无法和书本讨价还价,有些书你瞥一眼便心领神会,而…  相似文献   

9.
茫茫人海中,每个人就像一片叶子,无助地漂着,时常会被河浪打得浮上来,又沉下去。一个人能在生活的海洋中存在,就像叶子被一样东西托住,漂得平稳起来,不再下沉。资本就可以充当那样东西,有了资本,人们就可以自由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固然是一种资本,知识更是一种资本。可你是否听说过“吃苦也是一种资本”?这句话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当时猛一看并不觉得有什么奇特,过后在一种突然的感觉下觉得这句话真是“妙哉”。它囊括了许多“一言难尽”的内容,也许是我见到的最简洁的一句真理了。在大多数人看来,资本的最直接体现也许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献资料表明,谈覃二韵在历史上的发展;存在着南北区域上的不平衡性,无论是谈覃二韵的分立,还是后来的合流,北方的发展都比南方快了一步。谈覃二韵在隋唐时期是南人能分,北人已混的音韵现象。揭示这一分合特点对利用现代汉语方言拟测中古时期的南北两大方言音系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